中国科学家首发《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 助力全球减碳目标实现

来源: 企业网
2024-05-30 14:10:40

  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首份以消费端视角研究碳排放的专项报告——《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5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将助力全球减碳目标的实现。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在长期积累和最新研究基础上共同编撰完成。

  基于专家团队消费端视角的全球碳排放研究最 新结果,该报告通过分析1990年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的演变特征,评估了典型产品的贸易碳转移效应。同时,提出对全球碳排放从消费端视角核算的一系列新认识,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院当天在上海举行《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解读报告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同时进一步优化方法学和数据质量,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介绍说,基于消费端的碳核算着眼于消费行为所引发的碳排放,能够全面核算不同地域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刻画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评估不同消费主体所引发的碳排放动态,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更好地践行公平正义。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990-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始终大于消费端碳排放,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该研究报告还显示,1990-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始终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83.3%,为全球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2021年,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指出,全球减碳目标的共同实现,最终要靠各国携手共进。该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消费端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口径碳计量技术体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切实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碳责任,加强南北合作,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共同应对人类挑战。

  针对消费端碳排放的未来研究和发布规划,魏伟表示,一是面向国际同行开放合作,广泛吸纳国外相关领域科学家和团队参与合作研究;二是进一步优化核算方法,融入包括各种碳源、碳汇在内的更多相关因素,开展全面、深入研究;三是为后续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口径碳排放数据库夯实基础。未来将根据研究进展,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报告形式适时公开发布。(完)

  “雪人计划”首次提出“一个命名体系、多种寻址方式”的下一代互联网根服务器技术方案,可以引入更多根服务器运营者,同时还能保证一个命名体系不被破坏,从而真正实现多方共治的愿景。

  从隆福寺出发,向南1公里多便是王府井步行街,再沿着东华门大街向西1公里便是故宫。

  对此,许多旅游企业推出了半自助游、定制游等产品。春秋旅游在普吉岛的行程设计中,根据游客需求定制不同线路,即游客随团队同一批次进出,但在行程安排中有着不同玩法。众信旅游基于首批游客出境目的和需求多元化等因素,推出了以迷你旅行团为代表的定制类产品。短线方面,众信旅游以游客喜爱度较高的热门海岛作为首发目的地,如泰国、巴厘岛、新加坡等,将产品打造为体验度更高、参与性更强、自由度更大的深度游产品。

  “以往打得准、跑得快,是取胜的秘诀。在这场比武中,能否将单兵实力有机整合,才是整个团队遂行任务的关键。”复盘总结时,潘亚洲坦言,“这些教训,让我们打一仗进一步。”

  2023年春运,是刘海平从警生涯中最后一个春运,在火车上做了31年乘警的刘海平就要退休了。2023年除夕,在得知刘海平将要退休,也为了弥补刘海平缺席自己婚礼的遗憾,吴雪跨越1200公里再次来到肇庆,与一位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恩人一家共度新春佳节。

  步入村子,游客络绎不绝,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偶遇一位卖杏仁的老者,闲聊时,老者指向身后的房屋,将悠远的历史娓娓道来:“这座老宅建于明朝,喏,这里的每一块石、砖,都得有400多岁咯。”

沈君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