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国家代表走访云南普洱 共探农业环境合作未来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04 03:50:56

  中新社普洱6月2日电 (罗婕)“农业生产不仅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也可通过农业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山·乌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澜湄国家需携手加强农业环境合作,分享各国经验,保证粮食安全、拓宽农业发展前景。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月30日至6月2日,“2024澜湄周-绿色澜湄计划:能力建设伙伴关系”活动在中国云南举办。澜湄国家官员、专家学者等30余人走进普洱市,围绕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绿色价值链构建、气候适应社区、环境质量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等主题开展调研考察。

  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普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世界咖啡种植黄金带”,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澜湄各国代表探访普洱咖啡种植场、鲜果加工厂等,了解咖啡产业为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的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管理探索。

  老挝亦有世界知名咖啡产区,种植历史悠久。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利亚内塞·布曼尼万表示,此次看到云南良好的咖啡种植、加工条件,深入了解当地咖企探索咖啡废料、废水等处理方式,“我将把这里环境友好的咖啡生产经验带回老挝。”

  普洱市宁洱县森林面积428.14万亩,林业碳汇资源丰富,是中国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开展碳汇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并推进碳汇计量监测和碳汇交易及金融模式示范工程建设。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处长昂图汉介绍,缅甸正探索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进森林保护区面积增加。宁洱森林覆盖率超过77%,当地探索的碳汇计量、交易和金融模式经验对澜湄国家有重要启发,“希望能跟中国多多取经。”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副研究员钱钊晖建议,澜湄国家可将气候变化议题纳入农业绿色发展框架,支持区域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可与国际伙伴构建区域农业绿色价值链知识分享伙伴关系网络,探索可持续发展方案。

  此次活动由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中国生态环境部 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云南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中心协办。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由于生产厂商的推广和政府接种项目的进行,促进了国产二价HPV疫苗普及度。

  浙江温州市鹿城区滨江街道新田园社区党委书记李开珍从2007年开始从事社区工作,在她看来,居民的美好生活除了社区工作者细致服务外,也越来越离不开专业的社工队伍。“服务要讲求精细化,专业的事情还得靠更多专业人才。我们鹿城区2018年开始公开招聘专职社工。也有很多地方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请专业的社工团队上门为居民提供相关帮助。比如社区养老、居民心理咨询、重点群体关怀,可多着呢。”李开珍说。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张淑贤 吴家明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国人口数量已经步入下降周期,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过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老龄化逐渐加深,更要求全社会珍惜和用好人力资源,发掘更可持续的人才红利,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缓解处于价值创造黄金期、也是家庭责任主要承担者的中年人的种种焦虑。无论是出于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则,在法律层面明确就业歧视认定标准、完善法律救济渠道,平衡雇佣双方的利益,还是加快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老年友好型社会以及更为高效的失业保险制度,目的都是要为大家减负兜底,以更扎实的社会安全网,传递出更强的确定性。

  “这条视频火了,有30多万次播放量。”怎么就火了呢?祝丹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更令她想不到的是,8月16日就有一家传媒公司的工作人员私信她:“想不想挣钱?我能带着你挣钱。”她问:“挣什么钱呢?”对方说,在某视频平台上把她捧红。

 <strong> 努力创作</strong>

黎任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