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5-31 18:46:27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曾玥)近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基于该研究成果的论文5月30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据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施路平介绍,在开放世界中,智能系统不仅要处理庞大的数据量,还需要 应对各种极端事件,如驾驶中的突发危险、隧道口的剧烈光线变化和夜间强闪光干扰等。传统视觉感知芯片由于受到“功耗墙”和“带宽墙”的限制,在应对这些场景时往往面临失真、失效或高延迟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应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聚焦类脑视觉感知芯片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原语的互补双通路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该范式借鉴了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将开放世界的视觉信息拆解为基于视觉原语的信息表示,并通过有机组合这些原语,模仿人视觉系统的特征,形成两条优势互补、信息完备的视觉感知通路。”施路平说。

  基于此,团队进一步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在极低的带宽和功耗代价下,实现了高速、高精度、高动态范围的视觉信息采集,可高效应对各种极端场景,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

  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赵蓉表示,“天眸芯”的成功研制为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重要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类脑智能生态,有力推动人工通用智能发展。

  据悉,此项研究成果是该团队继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天机芯”后,第二次登上《自然》封面,标志着在类脑计算和类脑感知两个重要方向上均取得了基础性突破。(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87/5601600678336144123.jpg" alt="" />

  在欧洲出演滑稽专场时,王磊和搭档反复研究过“卓别林”“憨豆先生”等著名滑稽演员的表演特色,认为民族特色才是滑稽表演应该蕴含的中心思想。

  1月4日,青海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申请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这一消息为青海“西北数谷”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记者从青海省通信管理局信息发展处了解到,该局已组织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基础运营商建设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监测平台由通信管理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建设。该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算力网络建设中,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犹如信息传输高速公路,建成后将降低青海省跨区域流量绕转,切实有效提升互联网流量疏通能力与互联网用户感知,为青海融入“东数西算”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保障。

  据悉,叙州区现有投产茶园19.8万亩,预计2023年春茶产量4158吨,茶叶综合产值逾15亿元。

  披荆斩棘守长城

  得州国际领袖学区的一大特色就是提供英语、汉语和西语三语教学。学区创始人艾迪·康格透露,如今越来越多家长对学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抱持一种积极态度。“我们正想尽各种办法,希望2023年能送100个学生去北京语言大学,每周学习4天半,不仅会有密集的语言强化课,也会有文化课,并带他们参观遗迹,了解北京的传统和历史。周末,我们计划带他们去其他城市,看看不同的城市风貌,了解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当地人互动,品尝中国各地风格迥异的地道美食。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白静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