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教授眼中的中国与孟加拉国年轻人

来源: 羊城派
2024-06-02 11:38:00

  中新网昆明2月17日电 题:一位美国教授眼中的中国与孟加拉国年轻人

  中新网记者 胡远航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许多领域都位居世界前列。”“孟加拉国,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亚洲经济新增长引擎之一。”在孟加拉国南北大学任教的美国教授凯瑟琳(Katherine Li)看来,这两个国家发展的背后有着众多相似性,包括年轻人的状态等。

  凯瑟琳是美国人,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位于中国云南昆明的云南财贸学院(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担任外教,并和一名云南画家组建家庭;后来,因婚姻结束,她回到美国,于3年前受聘于孟加拉国南北大学。

  刚来孟加拉国时,凯瑟琳常常有种错觉,仿佛回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虽然道路等基础建设还不完善,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年轻人就像打开瓶盖的汽水,涌动着热血”。

  在中国任教时,中国年轻人对外界的好奇与热情,以及勤奋刻苦的品质,都给凯瑟琳留下深刻印象。“那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激情。”凯瑟琳称,相比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如今的孟加拉国青年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有人追寻美国的脚步,也有人欣赏中国的发展……

  “这是一个互联网、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青年都比上几代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凯瑟琳欣喜这一变化。

  凯瑟琳认为,除了第一印象,孟加拉国和中国还有着众多相似性。比如“街上的人都很多”,一个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比如“都有着古老的历史”“人民都很勤劳和善良”。

  “我觉得中国人和孟加拉国人的心都比较柔软。”凯瑟琳解释,这种认知源自她的真实感受——在两国生活时,她遇到的绝大部分人都以开放包容的心拥抱了她,并提供很多帮助,她也收获了爱人及朋友。

  西方人常常很头疼东方人说话不直接,但凯瑟琳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多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让她明白“中庸”的真正含义。“很多东西,应该用心去感受,而不是外在。”她说。

  在昆明时,凯瑟琳最爱过桥米线;去了达卡,她又爱上了蔬菜咖喱。“我在中国文化中学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是很难再装新的东西的。你要接纳新事物,必须保持空杯心态。”凯瑟琳将这个启示,视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第一法则。

  “事实上,不管你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孟加拉国人,大家都是人,都有着一样的情感和需求。”凯瑟琳说,当拥有空杯心态,“会发现大家从来都是一体的”。

  在孟加拉国南北大学任教3年,凯瑟琳发现,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我们学校举办过众多有关他国文化的展览,和中国云南大学等国外学校有很好的互动。大家正越来越近”。

  作为一个在亚洲生活多年的美国人,凯瑟琳视自己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她期待随着交流,“大家更能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同时,她也注意到一个“矛盾”的现象:各国年轻一代,在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后,也更加回望自己的文 化传统。

  广西种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广西六堡茶制作技艺在列。

  2020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人口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成为现实;

  作者 王笈

  2023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如何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永不封顶”,与城市共生共荣

  据知,202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其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计划发射超过13次。

赖雅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