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书法爱好者寻访书圣归隐地 笔墨寄情共促文化交流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22 03:01:51

  中新网绍兴6月21日电(项菁)“嵊州作为王羲之归隐地,传承了书圣的遗风,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近日在“书法之乡”浙江绍兴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台湾嘉义市青溪新文艺学会理事长刘明凯受访时表示,此次活动让他受益良多,“我要将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台湾爱好书法篆刻的朋友,希望他们多来大陆感受书法文化氛围。”

  眼下,为期一个月的中日韩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华堂村王羲之艺术馆展出,展览汇集了中日韩书法篆刻名家作品167幅。其中,来自中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作品达116件、日 本作品25件、韩国作品26件。

  展览现场,上述作品形式多样、风格鲜明,无不展现了书法家、篆刻家们的技艺、创意和对中华书法文化的认同。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剑秋在展览开幕式上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跨越国家和地区、沟通心灵的桥梁。”

  包括刘明凯在内,来自中国台湾的35名书法爱好者近日“组团”前来观展,以书法为媒开展交流。部分书法爱好者还现场泼墨,以笔墨寄情书圣,传承发扬中华书法艺术。

  “展览作品水准很高,真是一饱眼福。”第一次观展的台胞刘明凯认为,透过该展,可以看出不同艺术家对书法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对王羲之的崇拜之情,同时展览和古村落也为全球书法篆刻爱好者搭建了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

  1600多年前,王羲之辞官隐退,携妻子到剡县金庭(今嵊州金庭)安享晚年,离世后被安葬于金庭瀑布山麓。华堂村则是王羲之嫡传后裔王氏聚居地。千百年过去,王羲之钟情的这片山水,仍然“圈粉”着大批海内外书法名家。

  参观王羲之家训馆、走访王氏宗祠、探讨书法创作艺术……行进在华堂村,台胞们移步换景,沉浸式领略乡村书法氛围,感受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魅力。

  台胞们途经90多岁王羲之后人王伯江的家时,王伯江正为王氏后人传授书法。现场,王伯江写下“墨缘”等多幅墨宝送给大家。

  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让台湾华夏艺术书院秘书长秦立锦感受颇深。他表示,此次到访书圣归隐地,欣赏到全球书法篆刻名家的精品,看到大家用不同笔墨寄情伟大的中华书圣,感到很自豪。书法像是桥梁纽带,将大家聚在一起,增进彼此情感、碰撞出思想火花。(完)

  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8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主要任务和支持政策。

  那么,为何《酉阳杂俎》中会出现“笼上牢丸”和“汤中牢丸”呢?其实,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有仿梁元帝“访酉阳之逸典”之意,是将“笼上牢丸”和“汤中牢丸”作为以前有过而现今已不存在的食品而列举出来的。

  在1992年春晚上,赵丽蓉和巩汉林搭档演出了《妈妈的今天》。其中,赵丽蓉贡献了精彩的“探戈”表演——“探戈儿就是蹚啊蹚着走,三步一蹿,两啊两回头,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后你再蹚啊蹚着走。”

  <strong>(一)推动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strong>将城镇安置区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完善、社区管理和文化服务等项目,统一纳入所迁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建设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和优先保障。统筹县域内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提升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质量。将安置社区纳入所在城镇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开放融合现代社区,推动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转变。促进城镇居民与搬迁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提高搬迁群众适应城镇能力,增强搬迁群众对所在城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今,在南非、中国、俄罗斯三国联合军事演习即将举行的时候,海叔感觉,南非、中国等方面,大约也会在各个层级与俄方谈到俄乌冲突的解决之道。也希望俄罗斯方面能从“金砖国家”这些朋友这里听到、悟到一些什么,并争取与乌克兰举行新的轮次的谈判……

  但更直接的,还是枪支泛滥。2023年1月还没有结束,但就在这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美国已经发生39起大规模枪支暴力事件,仅在今年头两周,就有超过1300人倒在枪口之下。

李书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