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违约锁定退市 老牌房企世茂股份A股30年沉浮录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5-18 02:20:47

自1994年2月4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以来,已在A股资本市场沉浮30年的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即将迎来谢幕时刻。

据了解,自2022年7月正式宣告违约后,*ST世茂一直深陷债务泥沼。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30日,*ST世茂及子公司公开市场债务、非公开市场的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债务累计已有120.55亿元未能按期支付。

与此同时,受房地产开发业务萎靡影响,*ST世茂的亏损态势也进一步加剧。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ST世茂实现净利润-144.42亿元,同比减少9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9.96亿元,同比减少98.71%。

5月17日,世茂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ST世茂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对于后续上市公司工作安排和相关流程,都会通过公告进行披露。

告别A股

上述《告知书》显示,今年4月12日至5月15日,*ST世茂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将根据相关规定,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ST世茂股票自2024年5月16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将在公司提出听证、陈述和申辩的有关期限届满后15个交易日内,召开上市委员会。而后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议意见,作出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公开资料显示,*ST世茂实际控制人许荣茂是福建人,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从事金融和纺织服装业务起家。1989年,许荣茂正式进军房地产行业,打造出以北京亚运花园、上海世茂滨江花园为代表的高端住宅项目。

记者注意到,随着房地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许荣茂开始带领公司登陆资本市场。*ST世茂成立于1992年,公司前身上海万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2月4日登陆上交所主板实现A股上市,2001年4月16日更名为世茂股份。

官网资料显示,*ST世茂是世茂集团下属的集综合商业地产开发与销售、商业经营与管理、多元投资于一体的综合地产上市公司,是A股上市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商业地产企业。

2006年,许荣茂又推动主要从事住宅开发、投资及酒店营运的世茂房地产(00813.HK)在香港上市,该公司也是*ST世茂的控股股东;2020年,许荣茂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世茂服务(00873.HK)也登陆港股资本市场。

记者梳理发现,随着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和供需形势变化,2019年也成为*ST世茂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49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归母净利润24.30亿元,同比增长1.07%。

此后,*ST世茂业绩开始持续下行。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0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下降36.2%。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92亿元,同比下降10.66%;归母净利润下降至9.61亿元,同比下降38.01%。

自2022年开始,*ST世茂开始步入亏损周期,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73.04亿元、-144.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5.31亿元、-89.9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71.47%和98.71%。2022年7月,因一笔10亿美元的境外债正式宣告违约,公司开启了境外债务全面重组进程。

4月8日开市后,“世茂系”三家上市公司股价齐跌,世茂房地产大跌逾18%,*ST世茂下跌4.55%并跌停,世茂服务下跌2.65%。*ST世茂股价自此持续下跌,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截至5月17日已跌至0.43元/股。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ST世茂在A股沉浮30年后,或将于今年6月迎来告别时刻。

债务逾期

曾经的商业版图有多宏大,如今的债务压力便有多沉重。

5月5日,*ST世茂公告称,截至4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公开市场债务、非公开市场的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债务累计120.55亿元未能按期支付。

面对接连亏损的经营状况和持续扩大的债务额,*ST世茂方面表示,主要是自2022年以来,公司销售情况大幅度下滑的形势尚未好转,融资渠道收窄、受限的局面也未有效改观,公司仍面临流动性紧张问题。

*ST世茂2023年业绩仍旧颇为惨淡。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7亿元,同比下降3.48%,其中房地产销售收入22.48亿元,同比下降43.07%;房地产租赁收入(租金+物管费)15.47亿元,同比增长6.90%。

房地产开发方面,2023年,*ST世茂累计实现销售签约70.6亿元,同比下降23%;销售签约面积4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公司在杭甬(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和大湾区城市群的销售签约分别为20.4亿元和12.5亿元,占公司全年销售业绩的47%。

据介绍,面对销售萎缩和流动性紧张局面,*ST世茂坚持“三降一缓两争取”的经营方针,暂时减缓开发建设投入以集中资源保证交付。2023年,公司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约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

同时,受益于持续推动保交付工作,*ST世茂竣工面积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23年累计实现竣工面积约1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

进入2024年,*ST世茂营业收入进一步下滑。2024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3亿元,同比下降7.10%;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4亿元,同比下降64.19%;资产负债率为83.96%,同比上升15.19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 月,*ST世茂无新增房地产储备项目;实现销售签约面积约3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销售签约金额约34.5亿元,同比增长 1%。

*ST世茂方面表示,为化解公司债务风险,公司正全力协调各方积极筹措资金,并在持有人会议的沟通协商机制下,制定相应的化解方案,积极解决当前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亏损违约锁定退市 老牌房企世茂股份A股30年沉浮录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报告认为,受食品价格季节性偏弱叠加服务需求温和复苏的影响,食品价格继续下跌,非食品价格有所上扬,预计4月CPI同比上涨0.2%,较上期下降0.5个百分点。

  在万亿城市“腰部”,宁波、青岛、无锡的“三国杀”向来精彩。但是近年来,宁波“单飞”势头越发明显,2022年宁波GDP独居1.5万亿元阶段。今年一季度,宁波GDP达到3801.8亿元,增速4.5%。这也使其历史性地超越天津,成为新晋GDP十强城市“守门员”。

  从世界范围来看,多数国家对基础研究的资助体系都采用“竞争性项目制+稳定的机构式资助”的双轨模式,但不同国家各有侧重。荷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机构式资助为主,美国和中国的体制比较像,以竞争性项目为主,不过大部分科研人员能获得一份“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并由政府兜底,与项目关系不大。多位专家还注意到,近年来,各国都存在逐渐强调竞争性资助,弱化稳定资助的趋势。

  2022年11月14日,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意见》。

  有观点认为,伯恩斯大使代表了美国希望与中国恢复广泛且全面对话的努力。5月2日,在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的网络座谈会上,伯恩斯称美国已准备好与中国进行高级别会谈,认为两国必须建立更深层次的沟通渠道。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专家指出,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对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而言,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庄辞说。

卢淑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