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资讯:心态作用加重 “七上八下”的猪价何时破局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5-16 11:22:58

  【导语】进入4月份后,生猪价格持续呈现震荡走势,在此时段内各区域高低价差缩小。供应及需求博弈态势愈发明显,猪价暂未出现明朗走势。而短线二次育肥的操作较为普遍,搅动供需形成的趋势,给市场行情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预计未来两个月猪价缓和上涨,涨幅或受到一定限制。

  1.生猪价格“七上八下”局面持续存在

  在经历一季度的大开大合之后,生猪价格的调整空间在二季度有所收敛,斤价被框定在七元以上八元以下,“七上八下”的现象一直持续存在。根据卓创资讯监测,4月份至今全国重点省份的生猪交易均价皆在14.0-16.0元/公斤的范围内,绝大多数省份的生猪交易最高价及最低价亦在该范围内,市场进入震荡态势。

  图1选取该时段的均价最高省份及最低省份进行对比,进入4月下半月后,浙江作为全国高价区,价格亦跌破16.0元/公斤,此后震荡盘整,与全国最低的黑龙江逐步缩小价差。

  2.心态影响生猪出栏节奏,供需博弈加剧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重点样本企业4月份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加4.68%,理论出栏量增加。但从实际出栏量来看,部分养殖集团未完成出栏计划,导致出栏量实际呈下滑态势,卓创资讯监测4月份196家样本企业生猪出栏量环比下降1.04%。养殖单位看好后市,压栏增重操作增多,从而导致部分标猪推迟至5月份出栏。而生猪交易均重亦可佐证此现象,4月份生猪交易均重呈持续上涨态势,月内累计上涨0.71公斤,涨幅0.58%。

  从需求量来看,生猪屠宰量进入震荡状态,屠宰量4月先降后涨,5月份再度下降。4月份生猪日度屠宰量环比增加6.79%,最高点16.92万头。而进入5月份后,生猪日度屠宰量降至15.76万头。在供需博弈的状态下,猪价呈区间内震荡调整状态。

  3.供需仍是判断根基,心态则是修正重点依据,猪价涨势或相对缓和

  从能繁母猪数据来看,自2023年9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生猪可出栏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与此同时,集团进入2024年后逐步停止去产能动作,转为增加产能,市场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行情的影响力更强,生猪供应减少的幅度或放缓,结合中小场及散户去产能的情况,6-7月份生猪供应量或小幅下滑。

  从生猪需求量来看,近五年来6-7月份生猪屠宰量基本呈环比下滑态势。而生猪需求具有较强季节特点,通过历史数据的规律可以对今年的趋势做出研判,2024年6-7月份生猪需求量大概率呈下滑态势。且当前冻品库存消化十分缓慢,企业主动入库意愿低,或进一步拉低生猪屠宰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需考虑影响心态因素。近期生猪压栏增重现象增加,集团有母猪增量表现,但对于中小场及散户来说,“补栏母猪热情<补栏仔猪热情<补栏中猪及小标猪热情”,短线二次育肥操作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或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频繁波动。5月份北方进行的该批次二次育肥猪或于6月中下旬至7月出栏,使得生猪供应减少的幅度进一步下降,生猪价格实际上涨幅度或受限。

  卓创资讯预计6-7月份生猪市场行情或环比上涨,但受集团产能恢复、屠宰量偏低、二次育肥不定时入场的影响,猪价实际上涨幅度或仍然有限,多数区域均价或仍然在15.0-16.0元/公斤之间徘 徊。

责任编辑:李铁民

  而氢能叉车在应对高温、连续作业及能源补给便捷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专家介绍,某企业的电动叉车一天可作业一个班次(8小时),如采用氢能叉车,工作量可提升至2个班次(16小时),可明显提升工作效率。

  12月1日,英诺特披露调研纪要显示,目前新冠抗原检测需求主要来源于政府采购,未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预期医院、药店等市场需求会增加,从长期看新冠抗原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会持续。

  这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李泉说:“对于45岁以上的产业工人,在传统工厂可能已做到师傅级、班长级,因为企业的机械化转型,如果不去学习,就会被产线淘汰。这几年这个矛盾越发突出。现在前往广东务工的广西农民工,45岁以上农民工数量占据了约50%。”

  德国电视一台5日报道称,德国外长希望在她的印度之行中加深与该国的伙伴关系——也是因为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德国目前正试图从战略上重新定位自己与中国的关系,因此有意加强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有分析认为,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在美欧压力下坚持不站队、不制裁俄罗斯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有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德国的“希望”未必能够成真。

  陈菲形容那几乎是“拿着名校毕业证书换钱”的时代。这吸引了师范、新闻、金融、自动化、建筑,甚至“生化环材”等冷门专业优秀毕业生涌入。

  从富士康、格力、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近几年的生产基地布局可以看出,需要大量基础工人的制造业企业也正在向河南、湖南、四川等曾经的农民工输出大省迁徙,一个生产基地吸纳就业人数超万人已是常态。这也为当地农民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刘佳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