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深供水工程开工60年:供水规模逐年增长

来源: 华商网
2024-06-21 06:17:01

  中新网深圳3月19日电 题:东深供水工程开工60年:供水规模逐年增长

  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

  水自东江来,润泽大湾区。近60年来,广东通过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以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的年供水规模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底,累计对港供水291亿立方米,占香港总用水量的70%至80%。

  今年是东深供水工程开工60年。位于广东深圳的粤海水务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把参观者带回1964年开工建设的火热场面。

  历史上,香港淡水来源主要靠本地雨水,基本无法满足用水需求。1963年,香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干旱,连续9个月滴雨未降。

  遇山建隧、平地搭渠,没有重工器械,就手挖肩扛......粤海水务生产技术部总经理李迎春回忆,为解决香港的“水荒”,1964年2月始,数万名建设者在物资和技术都比较匮乏的条件下,将6座拦河坝、8座水泵站全部建成,将东江水从海拔2米提升至46米。

  “硬生生令高山低头,让河水倒流,完成了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李迎春称,1965年2月25日,全长83公里的东深供水工程完成。1965年3月,东江水翻山越岭,流进香港千家万户。

  随着香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东深供水工程在1974年至2003年期间,先后经过三次扩建和一次改造。“以前我们用天然河道供水,现在改成专用输水管道实现清污分流,使对港供水从‘量’的保障走向‘量’和‘质’的双重保障。”李迎春说。

  广东通过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的年供水规模逐年增长,年供水量从1965年的4105万立方米达到2023年的8.2亿立方米。

  李迎春称,目前东深供水工程由粤海水务负责运营管理,承担着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8 镇约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供水重任。截至2023年底,工程累计供水量647亿立方米,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确保供港水质安全,我们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水质保护机制。”李迎春称,东深供水工程拥有专职的水质管理队伍,会每日开展水质巡查和水质观测,对污染源采取分类、分区、分级的管理机制。

  在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深圳水库,还构建了“人工检测+自动监测”双层机制,开展无人机及视频识别、水面漂浮物图像识别、采样监测和除藻无人船等水质保护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应用,保证水质。

  2019年,考虑到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高,国家开始动工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这个工程可以看作是东深供水工程的“发展”和“延续”。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实现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李迎春表示,未来粤海水务将打造以全要素数据底板为基础,构建数字孪生东深供水工程,实现防洪、供水、水质、工程安全等重点业务“四预”应用,提升东深供水工程智慧化水平。

  “我相信,东江水将会继续支撑香港的繁荣发展,维系粤港两地深厚友谊。”李迎春说。(完)

  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

  怀柔区为老人“量身制定”接种服务

  医保“报销差”,是指同一个检查、同一种药品、同一种治疗,在不同地区能否报销、报销比例有差距甚至差距较大。以治疗克罗恩病的生物制剂为例,如今患者报销后自费费用直接降至原费用的45%。不过,在有的城市通过“双通道”报销的年度限额只有4万元,而同一省份其他一些城市则没有设置报销限额,患者可足额报销。

  <strong>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成立流动小分队 上门为高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strong>

  1961年—1990年,小寒平均气温为零下5.8℃,比大寒平均气温低0.3℃,因此过去常有“冷在三九”“小寒胜大寒”等说法。1991年—2020年,小寒平均气温为零下4.8℃,较前30年上升了1.0℃,大寒平均气温也有上升,但升温幅度不及小寒,只上升了0.5℃,结果是大寒气温比小寒低0.2℃,变成大寒更冷。

  当地居民:每天走进商店,商品价格都不一样,有些商店卖得便宜点,但还是太可怕了。

蔡佩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