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内蒙古: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07 16:20:36

  会上,有记者问:很多人一提到内蒙古,都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作为农牧业大区,接下来内蒙古将如何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龚明珠介绍,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大区,这些年实现了粮食“十二连丰”,畜牧业“十九连稳”,现在正在谋划如何发挥好生态环境好、农牧业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推动内蒙古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的转变。简单来说,做到“三个更加”。

  第一个“更加”是要让现代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建好建优高标准农田 ,让以往不宜耕作的“巴掌田”“陡坡地”,变成宜机宜耕、稳产高产的“整片田”,去年内蒙古用5237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支撑起了2/3的粮食产能,今年还要完成85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还要大力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特别是种业这个关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实施好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优质特色品种培育工程,开展奶牛育种联合攻关,打造一流的奶源、种源和草源基地。

  第二个“更加”是要让农畜产品的供给更加充足。去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到了791.6亿斤,今年将开展单产提升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示范区405万亩,力争带动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0亿斤。还将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既要抓粮肉乳精深加工,也要把稻壳米糠、果蔬皮渣等都利用起来,同时还要支持和鼓励内蒙古的企业到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消费地发展前置冷链保鲜仓,把更多更好的奶、肉、粮供应全国。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此前发布消息称,2023年春节假期成都文旅经济迎来新年“开门红”,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37.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531.4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5.2%、76.4%,按可比口径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6.5%、75.4%。(完)

  目前,上述案件均在进一步侦办中。(完)

  数字经济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有效支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1亿,占网民总数的80%;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5年的3530亿元增至2021年的2.05万亿元。另一方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网络视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互动娱乐等不断发展,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数字经济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过去三年里中国收紧防疫措施,但它与世界经济依然相互依存。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8日的报道,多家投资银行接连调高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

  10日,走进位于山西太原太山的晋香博物馆,混合着药草味道的淡淡香气扑鼻而来,清新而不黏腻。只见邢晓秀从罐中取出不同香料,配伍、混合研磨……不一会儿,一个线香包就做好了。

  拳馆发展期间,袁知也遇到很多困难,但心中对咏春的热爱,以及传承发扬咏春的使命感,让他坚持到今天。对于未来,袁知的计划是在海内外开设更多的咏春拳馆,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咏春,从而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咏春,以及咏春背后美好的中华文化哲学意境。并通过发扬光大咏春这座文化桥梁,为促进中外文化沟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完)

周珍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