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 交易趋理性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5-31 17:39:05

  本报记者 孙杰 潘福达

  既没上演宽幅震荡,也未触发临时停牌,相较此前30年期上市首日的火爆,20年期国债“首秀”虽依旧活跃,但整体行情显得有些波澜不惊——昨天,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始上市交易。业内人士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交易行情“平淡”背后,正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体现。

  上市首秀价格波动趋稳

  本期债券在上交所的名称为“24特国02”(债券代码019744),面值100元。截至当日收盘,该债券全天最高价为100.895元,最低价为100.500元,收于100.590元,首日涨幅为0.59%。深交所方面,债券名称为“特国2402”(债券代码102268),最高价为100.850元,最低价99.916元,收于100.074元,全天微涨0.07%。

  回顾一周前,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次在交易所上市时,盘中一度大涨25%,并两度触发临时停牌。不过,其行情很快出现大幅回调,一波“过山车”行情之后,30年期债券的价格走势趋稳。截至5月29日收盘,30年期国债在沪深市场的最新收盘价分别为101.096元、101.070元。

  “这显示出市场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极高热情和对这类资产的需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原因既包括市场对超长期国债的稀缺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积极评估,也存在少数投资者对国债的炒作和追捧。

  市场的过度反应会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他表示,随着市场对新发行国债的逐步适应和理性认识,交易行为将变得更加理性,价格波动也将趋于平稳。

  银行开售后额度“秒空 ”

  上市交易前,个人投资者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认购热情依旧不减。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于5月27日10时至15时30分面向个人客户销售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据悉,招商银行开售半小时内售罄。浙商银行开售10分钟内额度即告罄,追加一定额度后未到截止时间也提前售罄。

  “只要发国债投资者就得靠抢,而且每次都‘秒空’。”浙商银行北京地区某网点工作人员透露。以5月17日首期发放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例,该期国债一经发行就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半小时内北京地区额度售罄,多数人都是通过手机银行直接购买,增加额度后也很快售罄。

  为何投资者对超长期特别国债情有独钟?“很多用户认为利率未来可能还会下降,购买国债可以锁定一个长期稳定的利率。”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安全无忧”“具有较好流动性”是他们购买的理由。

  不同于储蓄型国债,30年期、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均为记账式国债,发行之后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像股票一样进行买卖。也就是说,即便是债券没有到期,持有者也可以通过交易所进行买卖。由于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还要注意风险。手机银行信息显示,招商银行、浙商银行“24特别国债02”风险等级分别为R3中风险、R2较低风险,招商银行仅限风险评级为A3及以上客户购买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

  个人投资需做好自身评估

  今年财政部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分为20年、30年、50年三种。20年期、30年期已相继顺利首发,50年期的国债也将于6月14日首发。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超长期国债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普通人又该如何正确参与超长期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国家的信用背书,风险相对较低,同时能够提供较长期的固定收益。”田利辉表示,对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一个投资选项,特别是对于那些寻求长期稳定收益和低风险投资的投资者。

  然而,由于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较长,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时还需要考虑自身的资金流动性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他建议,普通人需要深入了解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特点,包括期限、收益率、流动性等,评估自身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和资金安排。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8/44/9606187852040515444.jpg" alt="" />

  制片人丨郑弘 毕磊

  在深化燃煤发电上网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基础上,2022年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100亿元,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多发电。2022年8月24日,国务院在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中明确,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国新已完成五期合计1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发行工作,期限均为5年,平均票面利率2.7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这对各地区各部门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预防为主”“向事前预防转型”“风险专项整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这些关键词所传递的信息,值得所有安全生产主体和责任人全面领会、全面落实。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同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交流时,再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北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切实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

  二、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纠正江津区久泰食品经营部未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行为

吴文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