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转型引关注 耶鲁专家:美国炮制“产能过剩论”不公平 | 世界观

来源: 光明网
2024-06-17 16:00:18

  美国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高级讲师和高级研究员约翰·格瑞姆 (John Grim)认为,中国对能源转型的追求令人备受鼓舞。“中国在实现经济飞跃式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这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自1986年起,约翰多次访华,30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多领域的变化。此次论坛上,他还表示,在2023年9月的中国之旅中,自己深刻感受到,生态文明理念已经在中国的众多学术机构中广泛传播。

  “近年来关于生态文明的讨论显著攀升,如今,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的学院或研究所,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约翰特别指出,作为中国的顶尖思想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生态文明研究所,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教授玛丽·塔克(Mary Tucker-Grim)对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表示赞赏。在她看来,中国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关系,视为关键。新疆地区不断发展水利体系建设,实现了农作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玛丽还指出,“绿色GDP”的发展理念在中国受到认可和重视,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这方面西方需要尽快赶上中国的步伐。

  玛丽表示,“我们为中国的转型而鼓舞,从高度工业化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变,是绝对有必要的。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指责、对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不能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样的外交政策是不健康的。”

  “我的朋友在北京大学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95%受访的中国人了解气候变化及其严峻性。然而在西方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接近这个比例的统计 数据,美国以及欧洲都没有。”玛丽说。

<strong>  小有所托、小有所育</strong>

  <strong>在汶川地震中被救</strong>  <strong></strong>

  “在箱梁内行走、检查、到了梁端连接处再顺着狭窄的检修口下到桥墩,开始支座部件和墩台检查,这套动作今天最少要重复60次。”黄国富介绍。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仿生机器人与设计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可重新配置的工作空间柔性(RWS)机器人抓手,其可舀、拣和抓各种物品。RWS抓手的全面自适应功能使其在物流和食品行业特别有用,这些行业正在依靠机器人自动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拣选和包装物品需求。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柔性机器人》上。

  为了进一步方便旅客出行,今年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信息共享和运力对接。近日,中国国航与国铁集团合作发布了全新的“空铁联运”产品。通过这一产品,旅客连续乘坐飞机、火车时,可实现“一次购票、一笔支付、一证通行”,在一些火车站与机场距离不远或交通便利的城市,旅客有机会得到无缝衔接、高效中转的出行新体验。

  为激发小微市场主体活力,突出惠民主题,多地还通过支付宝、抖音、美团等线上平台发放小额通用消费券、外卖券。消费者抢到通用消费券后可在商超、便利店、菜市场等任意应用场景享受优惠。

张国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