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两会】多国驻华大使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的治理模式和投资经验给各国带来启发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5-31 09:21:24

  塞内加尔驻华大使伊布拉伊玛·锡拉:

  “政治和经济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国的治理模式和投资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提升我们地区发展的效率。

  “我们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经济合作。我们希望和中国在经济、贸易等不同领域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我们也希望提高工业、农业和民营投资的效率。”

  荷兰驻华大使昊使博:

  “我很高兴能来这里旁听中国的规划。这对欧洲国家而言非常重要。我最感兴趣的话题是经济和安全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双边关系和全球局势都十分重要,眼下世界面临地区局势的挑战,所以我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立场。

  “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保持发展态势很重要,因为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息息相关。我们要确保这个关联一直存续下去。希望我们能在经济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洪都拉斯驻华大使萨尔瓦多·蒙卡达:

  “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是非常有吸引力又全面的报告。我对绿色生态发展的部分非常感兴趣,比如,中国对于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的计划。

  “另外,中国将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也很好。我们对于中国继续和世界许多国家和机构积极协同推进世界和平的计划也很感兴趣。”

  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彼得·利扎克:

  “中国在去年,也就是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年,取得了很多成就。将今年的经济增速设为5%左右是比较务实的。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很多积极信号。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出口三大件增长非常快,达到了近30%。”

  马达加斯 加驻华大使罗班松·让·路易:

  “两会期间我最关注的是中国和包括马达加斯加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加强。

  “我期待两国间能有更多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我们想提高水稻产量,中国正在帮助马达加斯加研究杂交水稻。”

  尼加拉瓜驻华大使迈克尔·坎贝尔: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特征,将极大地助力中国发展。

  “我对政府工作报告很感兴趣,通过旁听报告,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去年的情况和今年的规划并汲取中国的经验。

  “我认为关于中国的所有话题都很重要也很有趣。所以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尼加拉瓜将会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并肩同行。

  “我们希望能将我们优质的产品带到中国市场和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我们也希望能将更多优质的中国产品进口到尼加拉瓜和中美州地区。”

  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

  “我一直期待着两会的召开。如果有大使错过了两会,那他们就错过了全部。因为中国政府会在两会上制定今年的规划,统筹要分配的资源,并提出经济增长预期以及重点发展领域。

  “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中国政府发展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很感兴趣。

  “我们将会仔细研究这些发展规划如何实施和落地,从而与中国人民在这一领域更好地互动。”

  苏里南共和国驻华大使张碧芬:

  “去年我第一次受邀参加两会。两会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结构清晰,井然有序。我学到很多。我很高兴能受邀参加,我期待可以参加下一届两会。

  “两会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外国使节必须了解中国的一切,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其他层面。

  “我们会关注已经实施的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政策。

  “我们会选择官方英文版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我们不想搞错事实。我们必须向总部汇报并翻译成我们的官方语言荷兰语。

  “两会期间,我们会上网浏览英文版报道并查阅《中国日报》。”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是流传于酉水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讲述土家族的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及农事活动的故事,已传承千年之久。清朝土家族诗人彭施铎曾描写其场面:“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当天的活动中,官方通过线下展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及文创产品、线上开展互动小游戏、扫码答题抢红包等形式,向民众普及湿地保护法相关知识,介绍湿地的多种效益和功能。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02/4247632791.png" alt="" />

  今年是王进在三亚成为网约车司机的第5个年头,他对三亚的大街小巷都烂熟于心,不用导航就能为游客规划出最合适的出行路线。

  近年来,重庆市以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大力实施湿地修复,通过实施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退化湿地恢复等工程,增强了湿地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重庆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綦江通惠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

  2022年,全球气候治理也取得了可喜进展。11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达成协议,首次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该基金将为脆弱国家提供资金,用于弥补其遭受气候灾害重创的损失。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多年来对发达国家的施压终于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但是,该基金仍有许多细节尚待敲定,如条款何时定稿并开始运作、如何确定和扩大资金来源等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刘怡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