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宏观形势 业内专家共议2024年经济“危”与“机”

来源: 光明网
2024-06-24 05:13:56

  中新网北京1月 20日电 题:聚焦宏观形势 业内专家共议2024年经济“危”与“机”

  中新财经记者 刘文文

  “第十届(2024年·春季)宏观形势论坛”19日在北京召开。多位权威专家聚焦当下宏观形势,围绕“2024年宏观形势展望”“2024年经济社会形势展望”等,共同探讨2024年经济的“危”与“机”。

  在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看来,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资管行业蕴含巨大发展机遇。他表示,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必然选择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推动下,我国银行业发展势头稳健,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资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行稳致远,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深入推进。特别是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成效得益于对外开放。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

  在强调各种机遇的同时,也有不少专家提醒,当前宏观形势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挑战。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总体恢复向好,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很多亮点,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我们目前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下一步面临的摩擦、竞争会成为常态。她认为,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其在华经营的信心非常重要。除了以开放促发展之外,还要以开放促改革。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认为,中国以现代化为战略目标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要冲过“历史三峡”的关键性考验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都非常适合表示当下这个阶段的特征。中国已存在客观成长性,我们需要做的是主观方面的努力,是要把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伴之以思想观念创新和思想进一步的解放,形成在人类文明主潮流下的实质性进步,不断缩小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当天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布了《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荒谬的叙事:西方兴起“中国崛起顶峰论”的梳理及应对建议》两份智库报告。

  “立法先行能有效引导公众舆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望说,目前在电子烟使用方面公众认知仍存争论,导致各地在推动电子烟管控方面的步调不一致,“立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022年12月29日,尽管距1月7日的春运启动还有一周多的时间,但广州南站服务台上一位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不是春运,胜似春运。这几天,车站里的人流明显增多,每天都满人”。

  对于XBB.1.5是否会造成中国内地新一轮感染高峰这一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教授向<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回应称:“不必要担心,有些夸大了。”

  “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协同度高,与前期已出台的政策形成合力,对缓解企业经营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孙文凯说。

  带药返乡

  “今天的中国电影胸怀越来越广阔,我们的叙事和表现形式还是在多元世界之中对比起来是有单一化的情况和趋势。我们的表现形式虽然在技术上和预算上翻番,但是其叙事单一化倾向是后面要面对的问题。”导演、编剧赵宁宇表示。

钟逸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