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会谈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1 11:41:23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郑明达、王宾)5月3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建立中突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突尼斯是好朋友、好兄弟。建交6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突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支持,谱写了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生动篇章。巩固好、发展好中突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期待。中方愿同突方一道,赓续传统友谊,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突关系迈上新台阶。今天我们宣布建立中突战略伙伴关系,必将开辟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强调,中方支持突尼斯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突方独立自主推进改革进程,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方愿同突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培育医疗卫生、绿色发展、水资源、农业等领域合作新动能,推动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成果,欢迎更多突尼斯优质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方愿继续向突尼斯派遣高水平医疗队,同突方深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双方要同“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实现共同发展。中方愿同突方一道努力,建好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阿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携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赛义德表示,很高兴在突中建交60周年之际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突中两国友谊深厚、理念相通,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突方期待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得到中方更多支持,密切卫生、交通、绿色发展、教育等领域合作,将突中关系提升到新水平。突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捍卫核心利益所作努力。突方和阿拉伯国家赞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赞赏中方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正义。每一个国家都有权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突方愿同中方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密切团结协作,反对霸权主义和阵营对抗,创造更加平等美好的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能够享受真正的人权和自由,和谐共存,共享和平、安全与繁荣。

  双方还就巴以冲突交换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同阿拉伯国家立场高度契合,愿同突尼斯等广大阿拉伯国家一道,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在落实“两国方案”基础上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绿色低碳发展、投资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突尼斯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会谈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赛义德和夫人伊什拉芙举行欢迎仪式。

  赛义德抵达时, 礼兵列队致敬。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突两国国歌,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赛义德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当天中午,习近平和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赛义德夫妇举行欢迎宴会。

  可以说,现在令美国政坛掌权者非常头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债务违约问题。麦卡锡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月29日播出的“面对美国”节目中就提到,下周三(2月1日),他将前往白宫,与拜登总统好好谈谈。谈什么?还不是希望美国联邦政府能够减少开支,来达到收支平衡。

  “我在去年年底预约了提前还贷,当时最快只能选一个月之后的。现在一个月过去了审批还没通过,我打电话问银行,说是去年10月的申请还没处理完呢,我估计要排到4月。”

  他说,要坚持安全第一,精心组织调度,全力做好运力保障、运营安全、疫情防控、优质服务工作,让群众安全便捷、温馨美好出行。要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科学高效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增加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保通保畅能力。要认真倾听群众反映和诉求,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回应好民生期盼,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见到行动、实实在在受益。

  中新经纬注意到,多数省份人均花费集中在500-1000元区间,湖南、北京、黑龙江人均花费过千,但低于1100元;浙江、青海、海南人均花费约1300-1500元,依次为1301.81元、1320.17元、1454.27元。

  其实中海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渠道,中海方面表示:“我们希望卖房,但要控制整体费用合理。我们年初一般都靠自己销售,也是控制渠道费用,希望能把更多资源合理运用。”

  <strong>(七)全面促进多元化就业。</strong>加强搬迁群众就业情况动态监测,提升大型安置区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合理配备公共就业服务站点或专门窗口,开展常态化用工信息对接。结合实施“春风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深入开展职业指导、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交通费用等方式,为搬迁群众外出就业提供劳务输出服务,对有需要的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强化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的就业吸纳能力,建立完善吸纳就业数量与具备条件的相关扶持措施之间的挂钩联动机制。支持在大型安置区设立零工市场,为搬迁群众灵活提供多种形式的临时性就业岗位。鼓励大型安置区成立社区劳务合作社或劳务服务公司,组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周边以工代赈项目和县域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务工收入。充分挖掘县域就业资源,持续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张碧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