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短评:中欧为何需要文明对话?

来源: 澎湃网
2024-06-24 07:53:51

拔萝卜无删减「そうです」  印警方表示,凶手行凶的具体原因仍待调查。消息人士透露,警方考虑从商业竞争角度调查凶手的动机。印媒称,枪杀达斯的警察戈帕克卢什纳患有躁郁症。当地一名精神科医生透露,戈帕克卢什纳第一次寻诊大约是8到10年前,他特别容易生气动怒;他最近一次看病是一年前,不清楚其是否坚持规律服药。戈帕克卢什纳的妻子也告诉媒体,自己的丈夫患有精神疾病,但由于夫妻两人目前并未居住在一起,因此不清楚丈夫是否坚持服药。躁郁症患者情绪会在高度亢奋狂躁和抑郁之间交替波动,需要通过服药配合心理辅导来控制病情。对于这一情况,有印媒质疑为何戈帕克卢什纳在精神不稳定的情况下能够长期作为警察服役,并持有枪支。5PwSe46-P6fHhaNV7tyeW5tuiMO-东西问丨短评:中欧为何需要文明对话?

  中新社北京6月22日电 题:中欧为何需 要文明对话

  作者 崔白露

  日前,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来自中欧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学与欧洲的中国观”,展开了一场文明间的思想对话。

  从欧洲汉学210年回顾与展望,到中欧人文交流机制与路径、中欧经贸合作韧性与潜力,对话联通东西、纵论古今,既是对历史的延续,也有对现实的关照。

  中欧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亚欧大陆两端相映生辉,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也通过交往交流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早在中国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连接长安与罗马,开启两大文明交往的先河。《马可·波罗游记》《曼德维尔游记》,激发了欧洲人的东方想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人,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典籍西译,为欧洲社会文化带来深远影响;而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和发展。

  今天,政治上,领导人互访、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各层级交流对话全面重启;经济上,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相互交融、深度互嵌,截至2023年9月底,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文化上,中欧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教育、科技、旅游、体育、青年等各领域人文交流广泛开展;外交上,中国与欧洲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倡导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型经济,主张文明多样性。

  中欧两大文明相互影响与交融,成为不同文明间互学互鉴的典范,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繁荣发展。当前,合作与竞争,共识或分歧,是中欧关键。中欧之间仍要继续对话。

  对话是增进理解的前提。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欧相对实力变化,让中欧关系的复杂性随之上升。近年来,中欧关系的暖意中出现一些杂音和干扰。欧洲一些人士提出所谓“合作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三重定位,要求对华“去风险”“降依赖”。对此,中欧有识之士秉持以对话协商妥善处理摩擦纠纷的原则,有效避免了双方在战略层面、经贸领域可能出现的分歧。通过加强各层面、各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调整对彼此的认知,妥善处理分歧,扩大共同立场。

  对话是协调行动的基础。今天,地区冲突、经济危机、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越来越多地区和全球性议题,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中欧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这符合中欧双方利益,更是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如绿色发展方面,中欧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落到实处,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对话是推动进步的路径。无论是“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活动上围绕遗产保护的经验分享,还是“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期间对当代中国的认识理解,抑或是“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的探索思考,中欧在对话中交流观点、相互启迪,展现了古老文明不断学习、守正创新的文明生命力。通过对话与交流互鉴,中欧关注过去,聚焦当下,眼望未来,既发现不同文明的多彩谱系,亦找寻出人类文明共同价值理念。

  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曾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我们应当相信,中欧两大古老文明有足够的理性与智慧,继续通过真诚对话促进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为世界繁荣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完)

  会议还为获得全国、广西全区统战信息工作和统战理论政策研究、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项的先进单位(个人)颁发荣誉证书。玉林市委统战部、贺州市委统战部、广西财经学院、柳州市工商联、百色市民宗委、龙胜各族自治县委统战部等单位作交流发言。(完)

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台当局货币政策主管机构30日公布此最新统计。中央社、《经济日报》、《工商时报》等台媒报道指出,去年12月五大银行新增放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749%,较11月上升0.153个百分点,为2015年7月来新高;购屋、资本支出、周转金及消费性贷款等四大类新增放款金额,五大银行合计约1.2607万亿元(新台币,下同),为有该统计以来的新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