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调研】新季苹果坐果总体表现良好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5-31 10:45:14

  【导语】2024年苹果在花期整体表现良好,未见明显异常天气,对苹果的坐果及质量影响不大,陕西个别产地花期受降雨影响,坐果欠佳,多数地区表现良好。经过卓创资讯调研,通过坐果表现来看2024年新季苹果仍旧存在较为明显的增产预期。

  1.三大主产区坐果表现汇总

  陕西产区:陕西产区与花期相比总体表现差异不大,铜川、白水及洛川南部乡镇在开花期间出现降雨天气,对当地苹果坐果产生一定影响。蜜蜂较少,坐果情况一般,上述地区通过坐果评估产量或有减少。其他产区总体表现尚可,未见明显减产影响。在2023年陕西部分产区增产的情况下,根据坐果情况初步统计结果显示陕西地区产量同比略有减少,减少幅度约为5.39%。

  甘肃产区:甘肃产区总体表现良好,坐果情况较好,未见明显减产区域。庆阳地区果园表现良好,尤其是庆阳南部地区相比去年整体 表现良好,增产幅度较大。北部产区挂果量较高,相比去年略有增产。静宁、庄浪、秦安等果园挂果量较大,在同比去年增产的同时,挂果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年份。部分海拔在1500-1700米的地区,有个别果园开花期间同样受到降雨影响,但是降雨时间较短,影响程度有限,此类果园占比较小。

  甘肃地区果农整体管理水平较高,果树病害较少,壮年树占比较大。新开产果园挂果量较大。

  通过坐果情况初步统计,预计甘肃地区整体增产幅度约为56.72%,若果农多留果的情况下,增产幅度有继续增加的可能。

  山东产区:山东产区苹果总体表现良好,个别地区坐果情况欠佳,整体呈现增产状态。山东地区之前两年坐果较差,出现连续减产。今年山东地区花量较大,坐果良好,个别乡镇的部分坐果欠佳,如苏家店西部、唐家泊南部。蓬莱地区果园挂果量较大,尤其是村里集等乡镇去年减产明显,今年恢复产量,并且挂果量高于正常挂果量。通过坐果情况初步统计,预计山东地区整体增产幅度约为16.31%。

  2.果个及质量问题

  果个:东部产区和西部产区总体调研情况来看,果个偏大的情况比较明显。今年头茬花和中心花坐果为主,果农留果过程中也是以留中心花为主。山东产区果农人工授粉的比例比往年明显提高,增加中心花的坐果几率,提高留果的质量。但从山东产区来看,大果占比更高。

  质量问题:今年苹果开花期间,气温相对稳定,未见明显的低温或者冻害等情况出现,通过调研观察,果锈情况问题较少,未见明显果锈等问题。仅白水及洛川南部产区因花期降雨,当地果面后期出现散锈的可能性比较大。

  3.后期生长正常情况下,2024年苹果产量或有增加

  注:表中产区占比70.09%。

  总体来看,今年全国苹果呈现增产状态,其中山东和甘肃产区增加幅度比较明显。甘肃主要受到恢复性增产及新增产能影响,产量增加幅度最大。陕西和山西产区呈现减产状态,陕西产区内各产地情况差异较大,也因去年增减情况不一,呈现了不同的增减状态。

  根据坐果调研情况经加权统计,预计全国苹果产量与2023年套袋相比整体呈现增产状态,同比增幅4.03%,综合计算预计产量约为3871.04万吨。与2023年秋季叠加果个修正之后的产量3554.11万吨相比,增加316.93万吨,增幅8.92%。

  按照目前产地果个表现来看,若后期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今年果个整体偏大,通过果个修正产量期间,修正值向上修正的可能性较大。

责任编辑:李铁民

  据广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春运节前发送客流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湖北、江西、湖南等地区。广铁集团重点备足广州、深圳等地区去往在成都、重庆、达州、贵阳、南宁、武汉、宜昌、南昌、岳阳、怀化等客流集中地区列车运力。

  “伙计们,今天加把劲把这座山扫完就放心了。”打好安全桩,绑好安全绳。刘占勇和职工张浩带头上阵。由于山体直上直下,有几处重点检查处都在半山腰的峭壁上,走路去不了,他们需要像“蜘蛛人”一样从山顶往下逐处排查。

  贾耀锋表示,以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为新起点,该市将着力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及早恢复跨境劳务合作,并延长越南劳工务工停留时间,有效解决用工短缺问题。

  凭祥与越南接壤,是中国通往东盟便捷的“南大门”。贾耀锋介绍,中越“两国双园”作为中越跨境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开辟了中越产业合作互利共赢新途径。在中越“两国双园”合作模式下,企业前期加工、核心技术留国内,后期加工、组装放在境外,中越双方政府和企业共享就业、税收、市场。

  1月14日,正值农历小年,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过了这一天,“兔”年的气息愈发浓郁。在北京西开往西安北的G55次列车13号车厢中,到处张灯结彩,有红火的灯笼、喜庆的窗花,也有中国结、平安福、“兔年”吉祥物等。随着列车缓缓驶出站台,铁警、乘务人员和旅客们一起过小年、送祝福、学反诈、话安全。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湘潭1月14日电 (张雪盈)下许广高速沿320国道车行两分钟,由袁隆平院士亲自授牌的“国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中心泉塘子中示范基地”就静静矗立在路旁。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先后吸引了164个国家和地区的八百余名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访问。

陈文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