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参访团在成都体验“巴适”生活

来源: 中华网
2024-05-31 20:39:51

  【中亚专线】巴基斯坦参访团在成都体验“巴适”生活

  中新社成都12月11日电 (徐雪莹)“成都在现代化和烟火气之间实现了平衡。不论是高端科技,还是文旅生活,这座城市都以未来所需为指引,发展节奏始终与人口增长相适应。”谈起对成都的印象,巴基斯坦《黎明报》高级记者赛义德·阿里如是告诉中新社记者。

  初次来到成都,红油翻动的火锅、憨态可掬的熊猫、人来人往的街巷让这位异乡人感到新奇而亲切。两天前,他脑海里勾勒出的成都剪影,仍近似于一座由地域美食和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网红”城市。如今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流动的城市风景让他有了新的体悟。

  与赛义德·阿里同行的,还有14位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12月9日至10日,他们来到成都规划馆、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当中的巴基斯坦国家馆、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宽窄巷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东郊记忆园区等地,在文明古都体验现代“巴适”生活。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蜀锦等特色纺织品,曾沿着西南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在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当中的巴基斯坦国家馆内,刺绣精致、花纹繁复的巴基斯坦传统手工纺织工艺品层层陈列,并通过网络销售、社区群采等方式走入中国家庭。巴基斯坦国家馆负责人刘俊表示,馆中约有十几种巴基斯坦特色产品,其中大米和纺织品最受中国人欢迎。

  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核心区域,是新消费场景下的国 际化沉浸式体验集群,其商品通过中欧班列等途径运抵成都,走入千家万户。作为成都中欧班列始发地,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建立起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铁路通道和国际铁海联运通道,中欧班列(成渝)连接境外100余座城市。

  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编辑法赫德·高哈尔·马利克不仅忙着观察大熊猫,定格其早餐时刻与憩息时光,还不时穿梭于人群间,给同伴和熊猫拍上几张合影。“轮到我当‘熊猫爸爸’了!”他戴上熊猫发箍,抱着同伴们购买的三只毛绒玩偶,在镜头下笑得格外灿烂。

  “大熊猫过去是全球濒危物种,中国采取了特殊措施进行保护。在这里,所有的大熊猫都得到很好的照料。”巴基斯坦《新闻报》记者法伊赞·齐亚·班加什说。

  成立30余年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先后攻克了大熊猫人工饲养与管理、繁殖与育幼、疾病防控与种群遗传管理等技术难题,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迁地保护种群,数量达230余只。

  蓝脸的窦尔敦、黄脸的典韦、黑白的熊猫脸谱……在宽窄巷子深处,川剧变脸艺术表演让参访团成员们惊奇又惊喜。“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表演之一,变脸的速度之快让人极为震撼。”法赫德·高哈尔·马利克表示,很高兴能在成都体验独特的川蜀文化,也欢迎中国朋友们去巴基斯坦。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承办的“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中国行”主题参访活动正在进行。12月6日至16日,15位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将先后赴北京、成都、喀什、乌鲁木齐等地参访。(完)

  在中国提出有关乌克兰危机的中方立场以后,国际社会其实对中国之劝和促谈是高度期待的。特别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后,欧洲一些国家更多的人相信中国的诚意,以及中国的能力。

  警方公开的信息显示,“梅姨”会说粤语和客家话,曾长期在增城、紫金、韶关新丰等地区活动,涉嫌多起拐卖案件。此外,还贴出了一张“梅姨”的模拟画像。

  王萍萍指出,平均工资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劳动力市场中相应就业人员大致的工资水平。但是,由于单位效益不同、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相同行业、相同单位类型和相同岗位的就业人员,个人工资水平之间仍会存在一些差异。

  朱云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罪,且在党的十八大甚至党的十九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自治区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自治区党委批准,决定给予朱云开除党籍处分;由自治区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姚志波于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任五常市委书记,2014年3月调任黑河市委常委、北安市委书记,后任黑河市委副书记、北安市委书记等职,2018年12月被调整为黑河市委副厅级干部,2022年8月19日通报被查。

  正因如此,一方面,科研人员的经费宽裕与否并不影响其招聘学生或博后,招聘只看学术水平,比如IPMU为招到全世界最优秀的博后,提供了一份非常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另一方面,青年科研人员也可以自由选择博导和合作导师,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而不必担心导师是否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日本科研人员都不存在非得申请经费才能维持团队存活下去的压力,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安静做学术的长期稳定的环境。为什么日本的诺奖得主这么多?因为他们的科研生态不急功近利。”庄辞强调。

吴怡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