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大河之洲:绘就生态新画卷

来源: 凤凰网
2024-06-05 17:40:02

  空中俯瞰,九曲黄河绵延万里,从山东东营入海,泥沙在此积淀成洲,造就了神奇壮美的黄河三角洲,在这块15.3万公顷的土地上,湿地如画,飞鸟翔集。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河入海口时指出,“要把保护黄河口湿地作为一项崇高事业,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发扬光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光增色。”

  “总书记嘱托我们,这片大湿地很难得,一定要保护好。”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说,“鸟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是检验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如今,保护区的鸟类已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加到373种,是全球鸟类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这里是数百万只鸟类栖息的乐园,也是一代代保护区人奋力守护的家园。根据监测,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关键物种的繁殖数量近两年呈稳定增加趋势,保护区内越来越多的候鸟变成了“留鸟”。

  与鸟类种群和繁殖数量不断增加相伴的,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的持续恢复和栖息条件的不断改善。

  走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科科长王立东的办公室,桌上厚厚一摞项目规划书特别引人注目,它们记录了生态保护者的奋斗足迹。

  “通过探索建立‘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保护区近两年新增淡水沼泽湿地7.4万亩,总面积超过30万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411种。”王立东如数家珍。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努力把 黄河三角洲打造成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

  张京,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中国队试滑员,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同时也是目前国家钢架雪车集训队的一员。2023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一周年纪念日,张京的身影出现在“雪游龙”赛道上,与以往一样,穿戴齐护具,检查雪橇、撬刃,伴随着冬末的晨光,开始了一天的训练日常。

  被称为“空中杂技”的高台在千户营村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将装扮着传统戏剧人物的孩童,绑在接近两层楼高的木料或铁杆上,其下有台板支撑,讲述《五虎上将》《封神榜》《大闹天宫》等传统戏剧故事,是集当地绘画、刺绣、木雕等民间技艺于一体的高空造型艺术,以高、悬、妙、奇著称。2008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领事证件业务咨询邮箱:

  当地另一个“洋家乐”尚坡,是由7名合伙人投资开办的民宿,其中3个是外国人。

  中国水科院院长匡尚富感谢克勒希主席对水和科技议题的重视。他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石,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水是应对挑战的关键抓手,全球各国各界必须用团结、可持续、科学的方法一致应对、解决问题。中国水科院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水利科研公益机构,将全力参与联合国相关活动,以水利科研助力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全球落实。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4日电(唐硕) 一身警察蓝,一生忠诚心。尤国栋,59岁,是北京铁路公安局天津公安处玉田站派出所的一名老民警,作为一名春运老兵,他已经记不清今年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几个春节了。从警三十余载,无论严寒酷暑,春来暑往,尤国栋始终默默无闻扎根在基层一线,用热情守护旅客平安出行,把责任扛在肩头,把百姓装在心窝。如今,他两鬓斑白,即将卸下戎装回归家庭,回望三十四年从警之路,他入警之初的热情从未泯灭;他坚信:当初选择了这身警察蓝,就意味着选择了无悔与奉献。

许晏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