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展出纵跨4000余年“龙文物” 窥见中华文明起源

来源: 企业网
2024-05-30 19:04:55

  中新网太原2月2日电 (记者 胡健)中国农历小年,文物大省山西推出两场“龙文物”展,民众可从百余件出土于山西的龙文物形象演变中,窥见中华文明起源。

  “见龙在田——山西出土龙文物展”2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共展出从4000多年前的史前至清代的130余件与龙有关的文物,通过“龙变有方”“执龙为礼”“星肖神兽”三个单元,系统地介绍历史上龙的形象变迁脉络。

  考古发现,从史前时期到商周时期,龙纹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形态和纹样逐渐趋于统一,并大量应用于青铜、玉器装饰中。秦汉时,龙形基本定型,成为后世龙纹图案变化的范本, 并被赋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窥见中华文明的起源,也能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山西博物院同日开展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展出着中国史前的“龙形象”——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盘。在陶寺遗址墓地中,这样的龙盘共出土4个,而这些4000年前的彩绘龙盘,也获得“中华第一龙陶”的美誉。

  陶寺龙盘内壁以红彩绘出一条盘龙,蛇躯鳞身,方头巨口,口中伸出长长的信子,似蛇也似鳄鱼。口中所含嘉禾,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件龙盘出自陶寺大墓之中,一方面体现了陶寺先民对龙的崇拜,另一方面说明只有上层权贵才能配享“龙器”。以龙为标志,神权与王权在陶寺首次达到统一。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范文谦介绍,“见龙在田——山西出土龙文物展”是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期田野发掘和研究基础上,以新年为契机,通过生肖小视角,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主题。希望通过考古成果回顾龙的历史,感受龙对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凸显出考古学在展现中华文明风采中的重要作用。(完)

  对于俄罗斯来说,尽管其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较早时期的希望参会,到后来又不来了,但俄罗斯不可能不重视超过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会议。何况,除了美国以外,还有中国、沙特这样与俄罗斯比较友好的国家出席。

  网友称,3日,有名为“每日搜索”的加V账号发过一篇帖子,内容是:“山东将有大地震是真的吗?毕业论文写盾构法地铁施工,查资料查到一篇郯庐地震带的论文,提到该地震带活跃周期在350年左右。山东位于这条地震带上。上次该地震带的大地震是1668年郯城大地震,震级8.5级,诸位自己算。”

  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6日发布博文称,云形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大气圈当中完成的。而地震是发生在岩石圈里面,所以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证明,云可以预示地震的发生。网上所谓的“地震云”,主要是高积云与层积云两种。高积云的出现说明天气很好,层积云的出现代表会有降雨,与地震其实并没有任何关联。请大家明辨真假,不信谣,不传谣。

  9日中午,事发地附近一商户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出事的鱼鳞坝平日水位不高,前来游玩拍照打卡的人较多。9日上午突然河道涨水,有游客被冲走,现在河边已无法靠近,有民警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搜救。

  答:仁爱礁历来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1999年,菲方一艘军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中方当即提出严正交涉。菲方多次明确承诺拖走“坐滩”军舰,但24年过去了,菲方不但未拖走该军舰,还企图对其大规模维修加固,实现对仁爱礁的永久占领。菲方此举严重侵犯中方主权,违背了自身承诺,违反了国际法和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程晓陶解释说,根据《永定河防御洪水方案》,只有当永定河卢沟桥发生流量超过6200立方米/秒的洪水时,超标洪水才能通过小清河分洪闸入大宁水库。过去几天,永定河卢沟桥拦河闸的最大洪峰为4649立方米/秒,不满足启动小清河分洪闸的标准。也就是说,涿州市开启蓄滞洪区,并不是为了承接永定河的来水,而是缓解北拒马河、大石河等本河系河流的来水压力。上述涿州市水利系统人士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永定河此次对涿州受灾的影响很小。

杨莉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