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380亿元,小米副董事长减持套现1.6亿元,违背4年前的承诺?他一早回应:这笔钱不是用于个人享受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23 03:33:07

  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小米集团(01810.HK)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林斌在6月的连续三个交易日减持引起投资者关注。

  披露易网站显示,6月4日,林斌出售333.3万股股份,平均价为17.7704港元/股,套现约5922.87万港元;6月5日,再次出售333.3万股,平均价为17.8025港元/股,套现约5933.57万港元;6月6日,又出售333.4万股,平均价为18.0471港元/股,套现约6016.90万港元。

  以此计算,林斌共减持1000万股股份,合计套现约1.7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65亿元)。 

  在减持过后,有部分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指责林斌违背承诺、不讲信用。

  原来,2020年9月15日,小米集团曾发布公告称,林斌自愿承诺,自该公告日期起五年内,林斌及其控制的所有实体均不会自行酌情出售其直接或间接实益拥有的本公司股份,此前已作安排的不超过1.2亿股B类股除外。

  所谓的“已作安排的”是指捐赠予Bin Lin and Daisy Liu Family Foundation的1.2亿股B类股,这1.2亿股B类股中的0.6亿股B类股此后被捐赠予小米基金会有限公司。这两个机构可自由买卖相关股份并把所得以作公益用途。

  事实上,对于具体减持原因,交易所披露易显示为,将作为慈善用途。而小米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林斌减持套现是为了做公益,具体可查看他们对中山大学的捐赠事宜。

  6月22日清晨,林斌通过个人微博对近期“减持套现”相关传闻作进一步的说明。林斌表示,其基金会是2019年设立的,按照当初设立的法律规定,基金会的全部资产,只能用于慈善公益和教育科研相关的捐赠项目,不得用于任何个人享受。2020年林斌把1.2亿股小米股票捐赠到基金会(其中6000万股后来捐给了小米基金会),全部都只能用于慈善公益。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承诺5年不再减持,并不包含这个基金会的股票。至于这次减持的金额,除了捐赠母校中山大学的部分,未来还会有更多公益捐赠。

  小米集团官网显示,林斌,出生于1968年2月,于1990年7月取得中山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再于1992年6月取得Drexel University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小米集团执行董事、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小米香港基金会理事长。

  林斌于2010年和雷军一起共同创办公司,出任公司总裁直至2019年, 之后出任

  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林斌以38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595位。

  今年4月17日,中山大学发布消息,校友伉俪,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中山大学1986级校友林斌先生、林斌刘向东基金会理事长中山大学1986级校友刘向东女士以个人名义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

  林斌在捐赠签约仪式上发表致辞称:“我的母亲、姐姐和姐夫、堂兄、表弟、堂叔、舅舅等十几位亲人,都是中山医毕业的,我们一家都是中大人。母校为我奠定了人生职业道路和发展。中山大学在我心里是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希望更多校友能够支持母校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将母校建设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大学。”

责任编辑:张恒星

  活动现场,日本熊本、长崎、冲绳、岩手、大阪、神奈川等11个地区及30余家日本企业携带特色产品参展,日本威士忌、清酒、果酒、甜酒、风味酒等酒类品牌琳琅满目。现场还开展了日本乌冬面、杂烩细面、味噌颗粒、日式麦茶等美食的试吃活动。

  在牛萍看来,双碳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在于转变观念。从科研人才到产业人才,都需要将“碳”的观念树立起来,提升自身的“双碳”素养,让“双碳”理念先行。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科技人才“双碳”素养提升行动,为各类“双碳”人才涌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彼时,少年杨苡唯一的烦恼,可能是“哥哥太聪明,姐姐太努力”,而她则“又笨又懒”。她总是跟在杨宪益的身后,被家人笑话是跟屁虫。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学生纷纷上街游行,参与抗日救亡。杨苡则生活在另一个束之高阁、自认“贵族式小姐”的世界里,但她不敢反抗母亲,走上街头。最亲密的哥哥杨宪益此时也留学英国,不在她身边。一团苦闷之中,十七岁的杨苡开始给巴金写信,她要做巴金笔下的觉慧。“因为巴金《家》里写的,和我家太相像了。”巴金冷静回信,表示不赞成,说她年纪太小,应该先把书念好,要有耐心。杨苡说:“他理解、同情、支持我们当时那些极为幼稚可笑的想法和行动。”通过巴金,杨苡还认识了他的哥哥李尧林,“大李先生”也成为了她成长路上的一抹亮色。

  2月5日早晨七点半,洪泽泵站管理所的值班班长管湑松来到中控室。他轻点鼠标,打开电脑大屏幕,站点的各项情况便映入眼帘。利用“自控制、自报警、自保护、自诊断”的功能监控系统,管湑松开始了一天的“云巡视”工作。

  2006年,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共同签署了ITER项目启动协定,该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并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如今,中国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镜头里,他聊起表演、聊到热爱的戏剧,状态依然十分松弛。

孙应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