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村消失的大趋势:1985年386万个 2021年236万个 2050年49万个

来源: 慧聪网
2024-06-15 23:26:28

  天勇谈经济

  周天勇

  无人村

  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学界和政策界应当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客观规律和历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中,应该实事求是地制定战略和提出政策建议。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相当多的村庄逐步衰落和消失,是一个不可抗拒和避免的客观趋势。

  从中国农村人口和村庄减少的历史数据来看,农村自然村、行政村和常住人口分别从1985年的386万、94万和80757万人,减少到了2021年的236万、49万和49835万人,收缩幅度分别为38.86%47.90%38.29%37年中,每天分别平均消失111个和33个自然村和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每天减少22897人。未来农村人口和村庄减少趋势仿真。

  村庄的衰落

  2035年人口市民化水平推进到85%,农村人口将减少为20738万人,自然村和行政村将分别下降至98万个和20万个;2050年市民化推进到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目前的92%水平,农村人口更是会减少到10378万人,自然村和行政村将分别下降至49万个和10 万个。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行政村是一个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集体群体组织的载体,假如人口都没有了,村庄都消失了,其土地的集体所有、经济的集体合作和社区的共治组织,还能存在吗?

  爬满绿藤的断墙

  虽然城市化是个趋势,但一个自然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可能全部都是城市而没有村庄。即使发达国家,村庄集镇小城镇郊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都市,是一个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生态体系。即使到2050年,中国还应当有10%的人口居住、生活和工作在农村和郊区。“村庄—集镇—郊区”不应当彻底衰败和消失。

  然而,如果以目前农村土地房屋是生活和生产资料,不是资产,不能交易,价值上不能在不同自然人和不同法人主体之间流转和重新配置,绝大多数农村和郊区衰败和绝迹是个大概率趋势。有四大理由:一是农业土地不集中规模化生产经营,农业成本相对高而生产率低收入少,根本就不可能让青年人做农业;二是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村土地不能在地为本创业经营,不能抵押融资,不是财富,无可留恋,青年人基本往城市城镇流动;三是农村中老年人自然规律使然,终究都会逝去;四是一个土地和房屋是生活和生产资料,并没有长期使用财产权的农村农业,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城里人去居住、投资和经营。

  人民公社历史

  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来看,只要市场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就需要考虑所有制的结构安排,能够与收入分配、支出方式和资源配置等运转相耦合。不耦合而相扭曲甚至卡顿,结果可能是运行梗阻、摩擦损耗太大、动力受损,甚至整个装置破裂。乡村未来会全部衰败和绝迹,将是社会主义农村土地制度与市场机制不能耦合而导致城乡空间运转装置破裂的一种后果。因此,即使需要农村城郊土地房屋集体所有制保持不变,但土地房屋财产所有权也必须得到确权保护、延长年期、允许市场交易、对外出租、贷款抵押、合作入股、以地注册企业、可以继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口、资本、技术等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配置,避免和防止绝大部分村庄衰败成为废墟。

  崇义县的新农村

责任编辑:凌辰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生动阐明人民民主的特质和优势,央视网《天天学习》特作梳理,与您一起学习。

  2月7日08时至8日08时,新疆北部山区、西藏东部、青海中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川西高原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其中青海东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等地局地暴雪(10~15毫米);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北部、广西中西部、西藏东南部、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大雨(25~45毫米)。新疆东南部、内蒙古中西部、青海中西部、甘肃西部、西藏中北部、浙江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其中西藏中北部的部分地区风力可达7级以上。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将有6~7级、阵风8级的偏北到东北风。

  本次“云联欢”中,多地结合特色“玩转国潮”,将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联通古今”,生动演绎各地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以全新方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令观众们眼前一亮。

  在马来西亚,元宵节也被视为华人的情人节。马来西亚华人有元宵节“抛柑”的习俗,单身女性在柑橘上写下联系方式,抛入湖畔或河里,等待有缘人捞起。林国元介绍,“抛柑”源于马来西亚福建籍华人的风俗,最早在槟州出现,之后在雪兰莪州和马六甲州流行开来,如今这一民俗也发生新变,年轻人会“抛苹果”“抛榴莲”,为传统民俗增添了娱乐性和趣味性。

  <strong>热评丨“抢人大赛”年年有,今年为何尤其快</strong>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视频中介绍,山东省今年将大力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要拉动力。精心办好“惠享山东消费年”“品味山东乐购齐鲁”、电商促消费、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老字号年货节等活动,及早出台商务文旅等领域促消费政策措施,在平台搭建、活动开展、资金支持、消费券发放等方面推出一揽子利企惠民政策,促进消费全面回暖向好。

林白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