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探访丨共建“一带一路”让塞尔维亚百年矿城焕发绿色生机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06 19:13:35

  塞尔维亚的博尔市是一座百年矿城。15年前,西方媒体看到博尔陷入衰败,发出“死亡之城”的感叹。但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国企业的投资让这座城市“死而复生”。

  博尔市位于塞尔维亚东部,距离首都贝尔格莱德约180公里。120年前,这里发现了丰富的铜矿资源,博尔塞尔维亚国有铜业公司由此成立,原本的小山村迅速发展为城市。

  总台记者 余鹏:进入博尔市,首先看到的是矿业大道。这些废弃的采矿装备,仿佛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

  博尔州州长 斯坦科维奇:我们毗邻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前有很多人为了谋生移居国外。

  不过,这一切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发生了转变。

  2018年,中国紫金矿业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协议,收购博尔铜矿63%的股份,获得部分矿带开发权利。中国企业接手后,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就扭亏为盈。现在,这个项目的产值占塞尔维亚国内生产总值近3.5%。

  中国紫金矿业董事长 陈景河: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技术改造,利用紫金的管理和技术,进行全面的升级。铜矿从原来的只有4万吨产量,发展到现在,今年超过了10万吨。

  带着中国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运营模式,铜矿项目对各矿山和冶炼厂实施全面的技术改造,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运营成本不断降低。

  总台记者 余鹏:这里是铜冶炼的最后一道工序,成品铜在这里拨片、打包。以往需要100多名工人才能完成的工序,如今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仅仅12名工人就可以完成,人力成本节约了90%以上。中国制造的生产线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薇拉在铜矿项目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工作。她告诉总台记者,从2019年至今,项目除了继续留用原来的5000多名员工外,还招聘了3000多名新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如果算上上下游企业,一共创造了13000个就业岗位。

  薇拉:我们平均月薪在13万第纳尔左右(约合人民币8500元),这在塞尔维亚全国来说都是很高的,大概比塞尔维亚平均薪资高50%。

  中国企业的加入不仅带来了就业,还带来了“绿色”。以前的博尔,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矿场附近是光秃秃的矿山和漫天的粉尘。

  铜矿项目环境工程师 米里亚纳:博尔铜矿已经存在了100多年,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行走在这座城市,就像是在迷雾中穿行。

  中国企业进驻后,采取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开采模式,采取“边开采边恢复”的策略,最大限度保护地理形态,减少扬尘。在矿山上,一条白色悬空建筑结构十分引人注目。

  铜矿项目环境工程师 杜尚:我们身后这条其实是传送带,是用来传送地下铁矿石的,总长约2公里。最重要的是它是全封闭的,目的是减少扬尘。中国企业给塞尔维亚采矿业带来的新技术,可以使运送矿石的全过程封闭起来,避免有毒物质释放到空气中。

  在铜矿冶炼厂,副厂长萨什卡介绍说,项目先后投入了3亿美元用于老冶炼厂改造,烟囱不再冒出黑烟,让困扰博尔市的“烟气问题”彻底成为历史。同时,新系统还实现工业废水100%处理并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铜矿项目冶炼厂副厂长 萨什卡·塔希奇:通过投资整个项目,我们博尔及其周边地区长达数十年的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成了我们的座右铭。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在海外举行的包括春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中,是否有当地主流社会的参与?参与度如何?</strong>

  另据文旅部数据中心统计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1154.67万人次,同比增长23.61%,增幅高于全国0.51个百分点;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1.78亿元,同比增长33.31%,增幅高于全国3.31个百分点。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当前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并不会因为电影上市公司偶然一部剧的热销而持续热炒股价,这种受益于假日档的行情往往是脉冲式的,资本市场上对于出品方的首位往往会给予短期的关注,但不要太过期待。

  <strong>记者:</strong>带摄像的电筒,这是起什么作用的?

  中新经纬1月28日电 (董湘依)2023年春节,中国电影终于迎来翻盘时刻,总票房超67亿元的成绩远超2022年春节档,成为影史第二。科幻、喜剧、悬疑、动画等多部类型片让观众大呼过瘾,背后出品公司也赢“麻”了。

  “癸年歌盛世,卯兔耀中华”、“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 1月14日至2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福满京城,春贺神州”为主题,开展书法剪纸送福迎春活动。一幅幅年味洋溢、寓意吉祥的春联在志愿者的提笔挥毫、精心书写下展现在人们面前。国家一级美术师刘立宏创作的兔年主题剪纸作品展同步展出,观众可现场体验剪纸手工艺的快乐。 “自2019年4月挂牌以来,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直致力于打造解读文明、弘扬文明、实践文明的策源地,本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理念,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区社区、村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 张馨元介绍。春节到元宵节,宣讲不停步。实践中心依托理论直播间、学习剧场、沉浸式课堂等多种方式,线下线上相结合,让新年过出新意思,让党的声音“声”入人心、“响”在基层。朝阳区是北京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今年也有不少新就业群体、年轻人选择留在北京过年。春节期间,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互联网+”等喜闻乐见新形式,探索群众普遍参与文明实践的规律。提起“朝阳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间”,不少人耳熟能详。人们习惯在茶余饭后,用手机登录直播间,来一次理论充电。春节期间,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区宣传文化中心、区司法局联合推出“党的声音进万家”系列普法讲座活动,帮助人们用法律切实解决社会问题,丰富节日生活,促进社区和谐。本次活动深受群众好评,直播期间上千人在线点赞互动。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今年春节,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当然要“润物细无声”地给节日“加点料”。“学习剧场”是实践中心重点打造的“理论+百姓+文艺”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原创系列微戏剧、沉浸式红色主题互动体验馆等板块,将红色革命故事有滋有味、有趣有料地传递给大家。目前,“学习剧场”的首次创作已经完成,内容包括朝阳区五里桥谈判、东岳庙的新生等。为了增加沉浸体验互动感,特别在里面加入了快板、鼓曲、叫卖等形式,沉浸式地营造出解放前的老北平氛围。

蔡阿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