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可·波罗”杭州运河行 为生态文化综合保护点赞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17 01:10:15

日日夜夜噜「君は今c僕のいちばん大事な友だちだしc君を失いたくないからね」と僕は言った。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2月7日电 题:广西小站铁警:一人一铁骑 水陆两栖护航春运路XUL2djZ0-eLLb1wizcIcHq5FTljUb-“新马可·波罗”杭州运河行 为生态文化综合保护点赞

  中新网杭州6月16日电 (童笑雨 王题题)“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每天都有这么一群人在保护运河水环境,这很了不起。”6月15日,乘坐游船从浙江杭州武林门码头到达拱宸桥时,意大利友人Joseph分享了航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细节。得知运河水质未来还会进一步提升时,他表示有机会一定再来看看。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也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

  6月17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将在杭州举办,作为重头戏之一,“千年运河千里行 ‘新马可·波罗’游记”采风团于日前从北京通州出发,到访江苏扬州,并于15日到达终点站杭州。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到了杭州,运河游必不可少。

  乘坐水上巴士,从武林门码头顺河而行,船在画中游,人在景中行。向“新马可·波罗们”介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故事时,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水体治理部副部长李建勇讲了一个“笑话”:以前,若是坐船来杭州,只要一闻到臭味,就知道杭州到了。

  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夸张。李建勇表示,曾经的运河水一度为劣Ⅴ类,脏黑臭是运河的代名词。直到2001年三污系统的建成投入使用,运河水环境才迈入了一个新的治理阶段。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治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同年,杭州正式启动运河“河长制”,持续开展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积极探索生态治水、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系统集成治理模式。

  “只要看到河面上有垃圾,或是有水体污染等情况 ,都可以联系河长,他们的存在,也保证了运河水质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李建勇说。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贯穿杭州主城区,全线有100多条支流。支流水没有治理好,都会影响运河水质。

  为保护运河水环境,杭州还开展了水质监测和巡查等工作。工作人员每月对120个水质监测点进行观察、监测,并采用传统人工巡查与无人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巡查运河水域环境。

  这些常规动作,保护着运河水环境。

  在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上,《江南运河杭州段(含浙东运河杭州萧山段)2019年度监测年度报告》在各遗产地报送的108份年报中获总分第一名。

  其成效,也在民众日常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中得到了印证。

  James Tiscione来自美国,虽然他在中国生活了15年,但杭州还是第一次来。“北京的运河在郊区,杭州的运河在市中心,相比之下,杭州的运河更热闹。”

  站在船上望去,运河沿岸很热闹,有人在河边跳舞、散步,也有人锻炼,更多的,是身穿汉服的游客,化着全妆,在河边打卡拍摄。

  虽然运河水体环境恢复了,但李建勇坦言,在保护上,仍面临挑战。

  运河上游是钱塘江,钱塘江水含沙量高。同时,杭州的运河如今还具有航运功能,每天大大小小来往的船只,导致泥沙无法下沉,河水有时会发黄。这是运河下一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李建勇向参与活动的“新马可·波罗们”发出邀请,希望他们5年、10年后,再到杭州来看看,那时运河水质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这很鼓舞人心,我一定会来。”Joseph说。

  据悉,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五方合作机制”主办,中国新闻周刊、中新凯悦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拱墅区人民政府、临平区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首都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支持。(完)

  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悉,“畅油哨兵”智控系统是由智能中心、高清摄像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的一套视频监控预警系统,通过运用人工智能(AI)和热成像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油轮作业24小时全天候全过程智能管控。

  效率的提升,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硬支撑”。2022年,中原油田为创新联盟工作室配备技术人员,以“技师+工程师”的创新矩阵启动“云联盟”“云学院”“云展厅”“云竞赛”等中原油田职工创新创造云平台,引领不同创新工作室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如今,中原油田职工创新联盟已拥有1个国家级创新工作室、10个省部级创新工作室、37个油田级创新工作室、106个单位级创新工作室,近5000名职工在工作室内学习、攻关,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