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普之翼”更有力(人民时评)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05 14:44:10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持续呵护和培养。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满足人们丰富多元的科普需求,关键在于持续完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

  “无人机飞行表演”、缠绕画制作体验、“飞天小豹”数字人讲解、“小小航天人”艺术团表演……前不久,2024年 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一场科普市集在上海黄浦滨江举办。通过互动体验、科普展示等形式,一系列好看、好玩、好学的科普产品触达普通市民,人们在“边玩边学”中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

  科学普及是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前不久中国科协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步提升,反映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当前人民群众对科普的需求与日俱增,更加多元。让科普深入人心,还需要在服务的精准性上下功夫。

  提升科普效果,要有高质量内容,还得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如今,互联网日益成为老百姓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运用好信息化手段,有助于让科普触达更广泛的人群。“蒸馒头哪层先熟”“被陨石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如何运用热力学知识学会穿衣,不在寒冬中瑟瑟发抖”……借助新媒体平台,一些科普团队以图文、漫画、短视频等解析物理知识,不少产品成为爆款。“我和妈妈学科学”公益科普活动则以新媒体的方式,让亲子一起介绍家乡地理风貌、农林特产等,并解说其中的科学知识。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大众从科普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甚至“传播者”。

  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有必要抓好“薄弱一环”,让科普服务更加均衡普惠。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可以发挥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设施便利、灵活等特点,引导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师生等是推动农村科普的重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方便乡亲们获得更鲜活有用的知识。

  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春耕备耕一线,先进农机也蓄满动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据WIND数据,2017-2019年的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月均值为1633.48亿元,而2020-2022年的月均值则为1586.01亿元,下降了47.47亿元。

  针对AI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的失业问题,黄民烈认为, AI工具的普及将降低自由撰稿人、游戏制作者等职业的门槛,带来更多自由职业的机会。不过,未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用户生成内容(UGC)及专业生产内容(PGC)进行更深入地结合后,一些职业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与AI共生是每个人可能都将面对的问题”。

  比如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街,也被称为“流浪者大街”。它是巴塞罗那最具人气的街区,无论是当地市民还是游客都是这里的常客。步行街道上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在此卖艺,有各种绘画、工艺品、活体雕塑等等,文艺气息相当浓郁。

  2月11日晚,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茶小镇“恩施不夜城”的缤纷光影把夜色装点得绚烂多姿,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恩施不夜城”是一个集文化体验、美食畅享、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元宇宙数字化沉浸式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旨在营造沉浸式盛唐古风意境,并将恩施独有的土司文化、巴人文化等文化符号巧妙融合。

  广州海关缉私局番禺分局侦查科科长 王殿通:收到货之后,再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对一些国内不特定的客户,进行二次销售,来赚取中间的差价。

陈家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