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法治网事②】普法“搬”上网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来源: 新华社
2024-06-20 22:46:31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普法工作也与时俱进,将普法内容以网络为载体 进行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接触到法律知识,了解各项最新政策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提高着法律知识的传播效率,也扩大了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

  普法“搬”上网,不仅是普法形式的创新,更是普法理念的革新,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对普法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群众的期待与追求。网络普法提供了双向交流的平台,通过邮件、留言板等,人们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反馈意见,使得原先单向的法治宣传,变为双向的传播互动,更有助于普法工作者及时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宣传策略,进一步实现精准宣传。

  同时,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网络普法的形式更多样化,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微短剧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综合宣传。专业化的“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活化宣传贴近群众,使普法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灵活,让法律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群众面前,增强受众的关注与兴趣,也使得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网络平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作出大量优秀网络普法产品,普及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解答网络传播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发布网络法治典型案事例等,收效良好。“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吸引超220万人报名参赛,竞赛访问量逾1.64亿;全国建立以普法为主要任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超过3万个;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学校超过21万所,用户数1.78亿……人们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持续提升。

  此外,中国工信部也表示将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启动“宽带边疆”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为什么短短几十年“北粮南运”就取代了历史上赓续已久的“南粮北运”?为什么水热充足、一年多熟的南方地区“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突出?如果仅算经济账,那么同样面积的土地,种粮效益低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更低于工商业。有人说,东北不善于调整种植结构。难道东北就不知道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发展工商业的性价比更高吗?东北地区肩负粮食安全的重任,不能以单纯追逐利益为导向。失语般沉默的背后,是坚忍、是坚毅。

  据统计,截至目前,草原巡防队开展巡逻踏查2300余公里,累计为当地边境派出所提供案件线索100余条,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人民币。

  “这个兔子身上为什么有那么多花纹啊?而且还会亮,好漂亮啊!”6岁的小秋指着悬挂的彩色兔子灯好奇地问身边的妈妈。5日,赏花灯、猜灯谜、包汤圆等元宵活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举行,现场上百个造型各异的花灯组成一片流光璀璨的花灯长廊吸引不少带孩子的家长驻足拍照留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杨春庭介绍,广西—文莱经济走廊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共建的第二个机制化合作平台,自2014年启动以来,共商共享共赢,走廊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截至2022年,广西备案或核准对文莱投资企业以及机构协议投资总额达3.2亿美元。

  不同的花灯,相似的情思。元宵赏灯,不只在嬉戏游乐,更重在互动中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近年来,以花灯为灵感的创意手工产品和活动不断推出,使传统工艺不再是能工巧匠的“专利”,而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共享年节之乐。

邱俊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