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次明确预制菜范围 哪些食品属于预制菜?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5-15 22:49:42

  《通知》还说了啥?

  预制菜安全性

  ●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

  ●推动研制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

  ●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严把原料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控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加大重点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原料品质安全。

  ●提升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鼓励研发关键共性技术。

  ●加快先进生产工艺装备应用,提升关键工艺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流通效率。

  ●积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菜产 业集聚区建设。

  新规解读

  预制菜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产业链条长、关联广、技术要求高,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转型、消费升级、创业就业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同时,预制菜也面临范围泛化、标准不统一、产业政策扶持范围不一致、群众忧虑预制菜添加防腐剂等问题,监管工作面临着新挑战。预制菜应具备和符合规模化、标准化、洁净化、规范化食品生产加工特点和要求,更好发挥食品工业化优势作用。

  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不添加防腐剂则是满足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更高期待,引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无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

  ——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以来,预制菜风波不断,产业内虽然有众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但因缺乏统一定义和标准,也给相关监管带来难度。《通知》是一个原点,明确了什么是预制菜、要做什么样的预制菜,对范围进行了“两减一增”——上游与净菜和中央厨房进行切分,因为它们此前就已有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减去了主食,突出预制菜首先是“菜”;此外增加了额外的质量要求,即生产加工过程中不能使用防腐剂。有了预制菜的定义原点,后续有关预制菜的国家标准和监管就能在制定时锚定着它画半径,对行业起到切实服务、规范引导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春晖

  哪些是预制菜?

  结合《通知》和市场监管总局解读可知,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人保寿险存在未按规定计量利率风险最低资本、未按规定穿透计量最低资本、权益投资未及时调整核算方法、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准确等问题。该公司部分投资资产中未约定确定性现金流,但违规计量利率风险最低资本,导致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少计提最低资本7.25亿元、8.91亿元。

  叶枫指出,已有相关研究提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由于病毒载量会比年轻人尤其是年龄小于12岁的孩子高,排毒时间更长,因此抗原转阴的时间会更长。老年人即使转阴后,也可能出现原发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

  2022年3月《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广州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突破期,广州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智车之城”。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

  2022年,考古人员在屈家岭文化大墓M77旁清理出同期4座大墓,随葬玉钺、玉璜、玉手镯、大型陶器、象牙器等,确定了屈家岭文化高等级墓葬区的位置。2022年,黄山遗址还发现大量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中晚期粮仓群,密度极大,其中50平方米内就有6座,可能预示了“国家级仓储”的发现。

  楚雄州彝族刺绣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全州有彝绣协会(合作社)56个,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12户。“已投入省州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0.2亿元增至2021年的2亿多元。”李汶娟说,多措并举推动彝绣绣品变产品,秀场变市场,绣片变名片,从“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

  会议强调,要高举思想旗帜,持续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版宣传,围绕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主题出版,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以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好出版工作。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入实施重大出版工程,精心做好学术出版,推出更多文质兼美的出版精品,厚植出版工作的文化根基,打造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时代精品。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出版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推动出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加快出版走出去步伐,构建出版业发展新格局。要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强化内容导向把关和质量管理,提升重大选题备案时效和质量,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格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行业治理能力水平。要坚持“出精品”与“出人才”并重,推进出版学科共建工作,加强出版队伍教育培训,夯实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赖伊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