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敲响警钟:降息非终点 通胀之战仍在继续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08 12:23:14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周五发表讲话,强调尽管该央行近期降低了借贷成本,但抗击通胀的斗争远未结束。她指出,尽管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进展,但要彻底消除经济中的通胀压力,仍需 持续努力。

拉加德行长特别强调了利率政策的重要性,认为利率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限制性,以确保价格的长期稳定。她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点:“即使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力踩油门,我们仍然需要暂时踩刹车。”

然而,就在拉加德行长发表这番言论的前一天,欧洲央行宣布了一项备受瞩目的降息决定——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结束了长达9个月的4%的历史高位。这一决策引发了市场对央行未来政策走向的广泛猜测。

尽管欧洲央行对消费者价格前景表示了“明显改善”的看法,但同时却将2025年的通胀预期从2.0%上调至2.2%。这一调整引起了一些质疑,特别是奥地利的罗伯特·霍尔茨曼,他坚持认为决策应当严格基于数据。

5月份,欧元区20国的通胀率出人意料地加速至2.6%,特别是服务价格的飙升和潜在压力的增强,令官员们感到担忧。面对这种情况,欧洲央行的官员们在进一步放松政策的问题上表现出谨慎,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物价上涨方面的积极进展,以确保任何进一步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爱尔兰的加布里埃尔·马赫卢夫进一步强调了政策制定的不确定性,表示政策制定者对于未来的政策路径并不确定。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首选的欧元区工资指标显示,2024年初工资增长加速,这表明该地区的价格压力依旧顽固。

拉加德行长在专栏文章中提到,消费者价格增长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达到2%的目标,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解释称,降息是为了缓和货币政策的限制程度。

尽管如此,拉加德行长也提醒说,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需要警惕、承诺和毅力。她明确表示,未来的政策决定将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通胀是否及时回到目标水平、经济总体价格压力是否缓解,以及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抑制通胀。

最后,拉加德行长指出,这些因素将决定欧洲央行何时可以进一步放松政策。尽管大多数政策制定者在公开场合拒绝讨论下一步的政策举措,但他们在私下里几乎排除了7月份降息的可能性。

此外,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欧洲央行关注的关键指标——员工人均薪酬增长率加速,这进一步表明工资压力正在加大。

整体而言,拉加德行长的讲话和欧洲央行的决策反映了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央行在维护价格稳定和支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的挑战。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

  “当时每个人每个月能分七八千块钱,比上班强。”李萌回忆。而张亮则表示,“养殖小区阶段是最幸福的,我们跟千家万户都是好朋友。”

  中共中央的文件也体现出对政协界别调整和优化的重视。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第一次将突出界别特色明确为政协自身建设的特有内涵。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条件成熟时对政协界别适当进行调整”。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再次提出,要“优化界别设置,增强界别代表性,更好反映各界各方面愿望诉求”。

  2022年LPR已多次下调,5年期以上LPR总共下降三次,利率LPR利率从4.65%下调到4.3%;今年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该局提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数位受访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不仅顺应了我国对环境资源的新认知,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耕地及能源安全的必然举措。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红星资本局分析称,“一方面,延迟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加上人均寿命延长,高龄者仍有收入的现实正在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房住不炒”开始深入人心,近年来购房者的年龄在延长,逐渐向西方的模式靠拢,即40多岁才买房。这样,很多人不太可能贷款30年,由此首付压力就会增加。”

张维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