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级两会:多地GDP目标出炉 新质生产力成高频词

来源: 央广网
2024-05-30 19:56:04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袁秀月)省级两会于近日密集召开,多地公布2023年成绩单,并定下2024年的GDP增长目标。根据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的重点工作中,多地都提到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促消费等。

  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多地定下2024年GDP增长目标

  这几天,北京、河北、重庆、四川、山东、浙江、江苏、安徽、辽宁、天津、海南、宁夏、上海、广东、江西等十余省份陆续进入省级两会时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公布了2023年度经济数据。

  其中,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增长4.8%,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的还有江苏,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增至5座。

  2023年,多个省份GDP迈上新台阶,如山东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大关;浙江全省生产总值首次跃上8万亿新台阶;四川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辽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总量突破3万亿。

  根据公布的数据,2023年多地GDP增速在4%-9%之间,其中,西藏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2300亿元、增长9%左右。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还公布2024年的预期目标,从目前公布数据来看,最高的是西藏,预期目标是增长8%左右。

  2024怎么干

  新质生产力、促消费、新型工业化等是高频词

  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还公布了2024年的重点工作。其中,新质生产力、促消费、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等成为高频词。

  多个省份都提到要新质生产力,如重庆提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抓 龙头带生态,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天津提出,全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2024年,促消费也是多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重点工作,多地提到要提振大宗商品消费和新型消费。

  如北京提出,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老字号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支持美食、时尚、会展、演出、冰雪和美丽健康等服务消费发展,为境外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支付环境。

  江苏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育休闲消费,加大文化旅游新消费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更多国货“潮品”和全新消费场景。

  此外,多地还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等。河北提出,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支持各地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四川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企业降低成本、为基层减轻负担、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重点改革取得明显突破。

  山东提出,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做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完)

  目前受我国火电、气电、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能互补电源结构未能统一规划和部署、火电的灵活性改造进展缓慢、现有机组调节性能欠佳等现实问题制约,光伏电站接网消纳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办法》在第四章第十四条明确,光伏电站备案容量原则上为交流侧容量,即逆变器额定输出功率之和。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发文的形式明确光伏电站项目备案容量的释义。”杨本均告诉记者,如果政府和电网企业以交流侧容量进行项目的备案、调度管理,那么开发投资企业就可以基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特性差异、电力消纳情况和电价结算政策,通过不同方案的度电成本比选,确定项目最优的直流侧装机容量,进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容配比设计。

  新春将至,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兴安盟突泉县白雪皑皑,映衬着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内道路两旁刚挂上的红灯笼分外鲜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9%,比1995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而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

  与犯罪嫌疑人直接的沟通,让王欣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他面对的是怎样一个群体,“犯罪嫌疑人对于犯罪基本没有概念。”王欣既痛恨于他们对于法律的践踏,又同情于感官的缺陷在他们身上延伸出的悲剧。于是,在看到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里没有内衣换,家中近70岁年迈的父母也拿不出钱寄给他买基本的生活用品时,王欣从家里拿了衣服送进去,衣服里也总会藏点零钱。

  <strong>纳思霖:</strong>为了以最佳方式来展示历史上中伊文明之间的艺术交流史,我在中国做了四五年研究。在这本配有插图的书中,我们介绍了在中国元朝时期,伊朗绘画受到的来自中国的影响,并展示了两个文明古国之间历史悠久的友谊。因此,我希望这有助于帮助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伊两大文明的艺术感兴趣的人们加深对两大文明间的友谊的理解。

张维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