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诞生了雨果的国度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15 11:07:14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曹然

  发于2024.2.5总第1128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本刊上期封面报道中,《中法文化的双向奔赴与互动》一文揭秘了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代表作被译介到中国的历程,也让我梦回童年时书架上的两大册“译林版”《追忆似水年华》。除了辞典,那是家里书中最厚的两本,也是母亲最常翻阅的小说。

  在这份名单中,我最喜爱的还是雨果。从《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到《九三年》,从主张“欧洲的战争是内战”、欧洲应联合成为一个国家,到为万里之外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烧作“狮子吼”,“无可救药的人道主义”是贯穿他一生的信仰。

  在今天的法国外交决策中,我们看到人道主义正发挥着它的作用。2003年,法国反对美国及其盟友入侵伊拉克。2023年,在巴以冲突再次升级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是第一位会见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西方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的决议投票中,法国投下赞成票,而它的盟友大多选择弃权。

  有些论者说,法国政府奉行的“戴高乐主义”是一种“现实到不能再现实的现实主义”。但上述选择显然与现实主义无关。本刊多次采访的法国前资深外交官贾斯汀·瓦伊斯,曾认真地计算道:与伊拉克的贸易仅占法国对外贸易的0.2%,“如果考虑经济因素,那么法国应当加入(美国为首的)联盟,以获得石油份额及(侵略成功)之后的其他合同机会”。

  瓦伊斯将法国站到盟友对立面的原因,归结为“历史悲观主义”以及“对战争的警惕”。“军事干预在今天的法国没有多大吸引力。”他指出,“人们有对欧洲战争历史的记忆,比美国人更清楚其后果。”此外,法国也不认可所谓西方和其他世界的“文明冲突”。这些观念,有雨果式的人道主义,也契合国际社会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守望。

  雨果在其最后一次演讲中预言,未来“战争会消亡,绞架会被撤除,仇恨会湮灭,边界线会消失,教法会被废止;人会活下来”。预言尚未成为现实,但今天的人们依然愿意为此努力。这是中法“对脾气”的基础,也是法国能在当今国际局势中发挥独特影响力的前提。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5期

  大额存单产品额度大、期限长、利率比普通存款产品高,在当前存款利率、理财产品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大额存单获得了不少储户的青睐。

  杨金凤告诉记者,作为家长,看到孩子老是哭,有时也会情绪崩溃,会恼火,“但我必须强压着自己的情绪,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先发火了,孩子的情绪就更糟糕了,于是我就在一旁不停地哄她,告诉她结束了就带她去吃好吃的,给她买玩具。”

  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桑迪亚加·乌诺隔空“喊话”,印尼“已为中国游客准备好红毯”。当地旅游业协会和从业者也热情期待着中国朋友的到来。

  <strong>陈昱东首夺 男子单人滑冠军【花滑全国锦标赛男单比赛收官】</strong>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阿克巴里1997年至2005年任副防长,辅助时任防长阿里·沙姆哈尼,后者现任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秘书。阿克巴里2019年被捕。伊朗司法机构下属“平衡”通讯社说,阿克巴里“为英国从事间谍活动……通过向国外传递信息危害国家安全”,依据“可信的证据和文件”判处死刑。

  赫尔现年50岁。2018年,赫尔被时任总统特朗普提名担任马里兰州地区检察官,负责监督一系列国安事务、公共腐败等备受关注的案件。赫尔周四获得任命后发表声明称:“我将以公平、公正和冷静的判断来进行指定的调查。我打算迅速而彻底地追踪事实,没有恐惧或偏袒。”

陈淳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