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循环桶”产鱼超4000尾 湖南祁阳发展现代渔业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16 11:14:26

  中新网祁阳6月14日电(高军 冯骎)在湖南祁阳文富市镇清太村养殖基地里,一种创新养鱼模式,走出了一条节能增效的现代渔业发展新路。

  走进清太村养殖户邓四阳的水循环养殖基地,许多直径6米至8米、高1.55米的“循环桶”整齐排列,桶内水流不断却不见鱼。一旦洒下鱼饵,则出现成群鱼儿在池中翻腾跳跃的画面。

  邓四阳说,鱼儿长势喜人,大棚里共有13个陆基循环桶,日常管理只需一个人就可操作,“一只循环桶”产鱼超4000尾。“我一个人管13个池子,早晚投料,养殖周期短,捕捞简易,比较轻松。”文富市镇清太村村民李柳英说。

  基地主要由增氧系统、排污系统、循环系统等部分组成。“循环桶”作为鱼儿生活区,里面配有流水设备和增氧设备,同时采取温控大棚技术,可保证鱼在最舒适环境里成长,基地一年可出产两批鲑鱼。

  “去年八月建场投产,现已投苗6万尾左右,预计今年十月可上市,年产值200万元,效益可观,计划今年下半年扩大规模,再新建20个循环养殖桶,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邓四阳信心十足。

  “基地旁还有5000平 方米大棚正在建设中。”邓四阳打算用两年时间把基地打造成一个花园式农业种养殖园区,推动传统种养殖业向现代化种养殖业有效转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完)

  绵竹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巩固拓展作风纪律建设成效,不断夯实“清廉绵竹”社会根基,以监督护航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2013年,地球科学领域多名院士和专家曾致信相关部门,提出“将地球科学基础纳入中学教材”的建议。专家认为,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环境、资源、地质等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但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相关知识较薄弱。相比之下,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学阶段非常重视地球科学教育,专门设置了相关课程。

  马珏是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海淀区高中地理学科总督学。她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2019年,学生们开始使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明显增加了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广度有所增加,但深度不够。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出席。

  教育部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考研人数持续上涨,从2013年的176万,到2021年、2022年的377万、457万,2023年更是以474万创历史新高,十年间增长了298万。

  3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王晓萍表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吴琳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