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内蒙古“高跷村”里的高跷梦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14 07:16:23

  中新网兴安盟2月3日电 题:内蒙古“高跷村”里的高跷梦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陈丽红

  “扭腰,转身,好!”一大早,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宝石镇宝城村女子高跷队的队员们就开始排练起来。这个春节,这支高跷队接到了不少新春巡演的邀请。

  “大家加把劲,好好练,今年咱们争取还拿第一。”宝城村妇联主席王晶调整队员动作之余不忘叮嘱她们。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民间节日里,表演者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或跳跃或扭秧歌,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目前,宝城村女子高跷队成员共30人,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在锣鼓声中,表演者们踩着40多公分高的高跷,展示各种绝活儿,将节日气氛瞬间拉满。

  队伍中的初凤 春年过六旬,然而不仅身子骨硬朗,还能在高跷上如履平地,表演时更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在一众表演者中格外醒目。

  小时候的初凤春抱着“谁说女儿不如男”的想法,十四五岁时就加入高跷队。初凤春说,当时不怕高,也不怕摔跤,非要学踩高跷。

  “高跷是学会容易,学精难,一些复杂的动作需要长时间磨练。”初凤春说,“没想到,我这一踩就是40多年。”

  在初凤春眼里,宝城村人爱高跷,不仅因为它是祖辈文化的积淀,更是踩在高跷上,象征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队伍里,“90后”的李珊珊是最小的队员。父亲曾是村里的高跷演员,她是跟着父亲学会踩高跷的。

  “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李珊珊印象中,她出生长大的宝城村貌似“高跷村”。受父亲影响,长大后的李珊珊加入了高跷队。

  在她看来,踩高跷并非难事,“只要胆子够大!”如今,“将这门儿代代相传的民间文化传承下去”已被她列入人生计划之中。

  踩高跷这项民间艺术能在年轻人手上传下去,这让65岁的屈延年甚是欣慰。他告诉记者:“在宝城村,高跷的传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踩高跷是我们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屈延年曾也是村里出了名的高跷演员,如今自己年龄大了,便从台前转到幕后,在女子高跷队担任起了鼓手。在他的鼓声中,宝城村的高跷队声名远扬,越舞越红火。(完)

  公开资料显示,陈雍,男,满族,1966年10月生,研究生,法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中共党员。2021年,陈雍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直至此次当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呼和浩特1月15日电 (记者 乌娅娜)15日上午,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张延昆为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席。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示好,借贷关系人盯着的是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据办案人员介绍,黄某主要通过挂靠建筑公司的方式承建江苏淮安地区的土建类工程。2017年2月,为了中标某工程项目,他借朋友的名义向苏盐井神第二分公司总经理郭某提出借款20万元,以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和正常民间借贷利息的方式,约定月息为本金的5%,先后支付郭某17.4万元利息,以此作为“感谢费”。

  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暨上海事业部负责人蔡伟兵告诉记者,近几年友邦“友如意”和“友自在”联合,开创了中国国内保险市场千人千面的健康及养老解决方案。发力升级康养赛道,推出“自在养老友陪伴”的康养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并推出“康养管家”服务。截至2022年8月,友邦人寿康养生态圈合作机构已有138家,覆盖24个城市,中国内地签约医疗网络合作医院1071家。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面对新冠疫情,温和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其分寸?</strong>

  “风雨之后总有阳光,相信明年是一个好年,有钱挣,我们就有盼头”,要过年了,汉正街的商户们对于市场的恢复信心十足,每天,数十万件小商品从这里卖到全市、全省、全国,甚至全球。五年间,全省市场主体总数从499万户,到542万户,即使在咱们最难这三年里,也实现了从571万户到650万户再到736万户的增长。

高大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