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快手农产品订单量超13.6亿,同比增长56%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5-11 23:09:56

  5月8日,直播电商助农兴农研讨会在云南举行,会议代表、助农专家及快手等企业代表走进云南,围绕直播电商助农兴农展开深度研讨。据了解,2023年快手农产品订单量超13.6亿,同比增长56%。

  据了解,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近13 倍;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70.3亿元,同比增长12.5%。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成为助力农产品上行、带动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

  几十种直播间新职业,带动乡村就地就业创业

  在云南思珺儿贸易有限公司助农基地里,一筐筐新鲜榴莲、山竹散发出浓浓果香,工作人员打包、直播、运输新鲜水果,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们在快手有6个店铺,2个黑标店铺,一年发货量500、600万单。”云南思珺儿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艳介绍说,直播助农的整个产业链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如农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选品员、品控师、采购员、数字化仓储师、包装员、主播、助播、店铺运营、直播投流师、数据分析员、商务、运营、客服等,给更多人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新选择。

  “每斤水果多卖5分钱,对果农来说,一年可以多收成几千块钱。作为直播间的采购员,一方面要深入产业带,将源头好货送到消费者手中;另一方面,要通过直播间的数据分析帮助农户更好地将农产品卖出去。”牛天林是思珺儿团队的采购员,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加入助农团队。谈起自己的工作,牛天林认为很有价值。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晖临表示,通过助农产业型主播,带动地方农业农村产业的青年回到乡村去,和家乡的一方水土联系起来,快手平台带动的上千万就业的意义就不寻常。它有可能会让将近两百年现代化过程中的乡土损蚀潮流得到扭转,使得我们有文化、有技术、有知识、有视野的青年人回到县域、回到乡土区域来发展自己,带动周边的农民发展,也使得流失的水土住建走向乡土复原。

  超13.6亿农产品订单通过快手发往全国各地,直播间为农产品打开新销路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发展,直播电商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抓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快手电商果蔬行业负责人张玉表示,2023年,超过13.6亿农产品订单经由快手发往全国各地,同比2022年增长56%。快手三农兴趣用户超过3.3亿,三农内容和消费需求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4年,快手发起“兴农计划”,将投入近百亿流量及亿元现金资源,持续扶持优质农产品商家。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紫皮独头蒜是当地特产,营养价值高、剥皮方便,但因知名度不高而“卖不出去、卖不上价”。97年的宾川姑娘晏林英大学毕业后返乡,开始研究如何将紫皮独头蒜卖出去。

  “我们拍摄一些短视频在快手上分享,让更多人有一个认识、了解到下单、复购的过程。”晏林英介绍,2023年,公司的整体销售做到了将近1亿元,电商销售额占比达到70%。

  一头头紫皮独头蒜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各地的餐桌,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我们跟周边农户成立合作社,研究起二次返利的模式。一方面我们提供好的种子、肥料,带动社员抱团采购,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把直播电商和种植环节打通,帮农户把农产品更好地卖出去、卖出价。”更令晏林英骄傲的是,随着紫皮独头蒜在直播电商平台被更多人知晓,很多同行也加入跟随售卖这个产品。

  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表示,直播电商助农改变了传统小农生产对接与大市场的格局,让乡村振兴实现良性循环。过去从农户到消费者餐桌要经过六七道环节,生产者只能赚到10%—15%的利润,环节太多导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受损。快手的直播电商,通过直播间将源头好物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有了新的购物选择,也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打开了新通路。

  毋庸置疑,直播电商成为一道独特的助农景观,为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条就业、创业的重要路径,也将农产品上行的道路越拓越宽。

  第二类是中国男子足球队。对于男足主教练来说,他可能掌握入队权、晋级权、合作权,甚至是在特定的比赛当中球员的出场决定权。男足主教练在公办体育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责,包括管理会员、管理团队、管理合作、管理经济以及相关的奖励分配等,这些环节中可能存在腐败的空间。

  针对此次事件,《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认为,一般而言,发动机故障起火可以通过空中应急处置隔离险情,不会影响到机舱内,此次事件仍需进一步调查。

  湖南省纪委监委指出,上述6起案例,帮助的对象从妻儿、女婿到兄弟、外甥等形形色色,采取的手段从打招呼、站台到操纵招投标、量身定制补贴等花样百出,牟利的领域从业务承揽、项目发包到工程结算、资金奖补等包罗万象。有的公然打招呼、“站台”,搞权力变现;有的将国家项目视为“自留地”,搞雨露均沾;有的肆意增加工程量,搞损公肥私;有的将国家奖补资金私相授受,化公为私;有的以掌握的公共项目搞“等价交换”,做无本买卖;有的开“夫妻店”,一人后台当官做靠山,一人前台开店发大财。归根结底,都是党员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公权谋一己或一家之私利,搞一人当官,全家发财,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答:人民群众监督举报是发现校外培训违法问题线索的重要渠道,对依法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欢迎人民群众如实监督举报,如发现违法培训问题线索,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及各地开通的监督举报渠道进行投诉举报;如涉及违法违规收退费等经济纠纷问题,还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也可向当地消协组织投诉举报,共同推动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

  从涉案官员级别来看,2009年的足坛反腐更多强调的是反赌(球),当时处理的最高级别的足协官员是两名专职副主席,谢亚龙和南勇。但本轮反腐,已落马的官员中,不仅有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还有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杜兆才,涉案官员级别明显高于前一轮反腐。

  答: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涉及多方权益,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开门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一是进行了深入研究。教育部成立专门工作团队,认真研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校外培训执法有关建议提案,通过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专题研究,为立法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充分总结地方实践。针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适用情况、管辖权限、违法情形和罚则、执法程序等内容,组织开展立法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江西、浙江等实地调研,“解剖麻雀”式深入分析各地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梳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中央《“双减”意见》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痛点、难点问题,明确违法情形、规定法律责任、规范处罚程序,起草形成了办法草案。四是凝聚了广泛共识。将征求意见贯穿于《办法》研制全过程,做到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征求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多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征求了有关专家学者意见。通过教育部官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召开专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专家、校外培训机构代表及基层执法人员意见建议。逐一研究、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力求《办法》科学完备管用。

姜贤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