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高速列车”获中国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来源: 北青网
2024-06-26 04:19:17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月24日在北京揭晓并颁奖,作为支撑中国从高铁大国迈向高铁强国、自主创新研制的新一代重大装备,“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被誉为一张靓丽“中国名片”的复兴号高速列车,创造了复杂服役环境下运营速度最高、安全性最好、舒适度最优、持续运行里程最长的世界纪录。

  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团队介绍说,历经多年攻关,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高速列车,是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复兴号高速列车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特色及创新主要包括:

  一是突破高速列车高性能动力与控制技术,攻克复杂服役环境下牵引制动高密度大能量转换难题,研制出全世界轮周功率最大的分散式异步牵引单元和制动能量最大的高可靠制动系统,列车动力性能显著提升。

  二是全世界首次在高速列车应用实时以太网通信技术,构建车载控制-地面运维-车地通讯 融合网络架构,解决了车载网络高承载强实时协同难题。

  三是创新降噪结构靶向设计技术和振动模态匹配方法,攻克高速大断面车体低阻低噪世界难题,列车运行阻力较和谐号降低14%,平稳性提升8%,人均百公里能耗降低20%。

  四是创新高速列车本构安全系统设计方法,构建了包含3300个监测项点的多源异构车载安全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测和实时诊断。

  五是复兴号高速列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车体、牵引电机、转向架、车轮车轴等核心部件和各控制系统核心软件均实现自主化;大量采用中国标准,在全部254项技术标准中,中国标准占比84%,提升了中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

  项目团队指出,复兴号高速列车实现了世界最高的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速度,并屡次刷新高速列车明线、隧道交会速度世界纪录,列车运行阻力、能耗、平稳性、噪声、故障率、临界失稳速度等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是世界范围内商业运营环境最复杂、运营速度最高、平稳性最好、安全性能最优的高速列车。

  截至2023年底,中国国内复兴号高速列车累计投用1194标准组,运送旅客22亿人次,安全运行23.4亿公里,开行范围覆盖30个省级行政区,提升了铁路客运服务品质,强化了高铁对于沿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基于复兴号技术平台研制的高速列车在印尼雅万高铁投用,开创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崭新局面,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通过复兴号高速列车的研制,中国已建立完整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出由数千家企业组成的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形成一批高端产业集群,推动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增强中国装备制造业优势、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完)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李亮认为,基础研究中有一类,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未来的应用场景,比如寻找质量的来源或正反物质不对称起源,这些问题是关乎宇宙发展和演化的终极问题,不能用简单需求去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过于强调“自由探索和需求导向”的二分法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是漫无目的的,实际上,其目的是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正因如此,一方面,科研人员的经费宽裕与否并不影响其招聘学生或博后,招聘只看学术水平,比如IPMU为招到全世界最优秀的博后,提供了一份非常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另一方面,青年科研人员也可以自由选择博导和合作导师,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而不必担心导师是否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日本科研人员都不存在非得申请经费才能维持团队存活下去的压力,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安静做学术的长期稳定的环境。为什么日本的诺奖得主这么多?因为他们的科研生态不急功近利。”庄辞强调。

  《联合早报》称,在中美紧张关系升温之际,各方甚至在考虑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分析战争的结果并调整战略。黄永宏3日表示,亚洲尤其是占全球贸易至少1/4的中美两国一旦发生冲突,将是俄乌冲突破坏力的数倍。因此,他呼吁各方有必要在外交和预防、缓解冲突方面加倍努力,建立信任措施和合作关系。

  反观岛内,仅在西部平原地带修建了350公里的高铁,大部分路段时速约230公里,无怪乎乘坐“复兴号”的马英九先生连连称赞大陆高铁高速便利。

  在他看来,真正的基础研究,多数是以稳定经费、严格评估这种方式推动。稳定支持前提下,一个科研管理系统如果缺乏完善内部评估体制,没有淘汰,很快就会陷入“养懒人”“吃大锅饭”的泥淖,每五年进行的一次严格小同行评估可以从制度上杜绝这点。“坦率说,专业的基础研究机构是不能养人的,每个科研人员一定都像运动员一样参与残酷的全球竞争。”

  官网简历显示,裴君,男,汉族,1954年12月生,黑龙江通河人,1981年2月参加工作,198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党校党政干部基础科毕业,在职大专学历。

闵家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