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赣鄱看非遗:豫章绣进校园 大手小手共传承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06 05:37:35

  中新网南昌6月4日电 (巫发阳)“绣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下针的顺序,还要选择合适颜色的丝线,这样才能绣出好看的作品……”近日,走进江西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这里正在进行豫章绣手工课程,数位非遗传承人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绣制豫章绣作品。

  据了解,豫章绣有着近300年的历史,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豫章绣第八代传承人余正连和周南英共同设计了简单易学的豫章绣手工课程,让更多零基础的学生可以领略豫章绣的魅力。

  课堂上,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挑选了各自喜爱的图案,既有动漫卡通人物,也有花鸟虫兽简体画,她们一针一线地细心绣制,豫章绣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逐渐明晰起来。

  “2019年,我们就开始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了,这门课还入选了南昌市第一批课后服务白 名单。”余正连介绍,她们一共有60多位豫章绣老师,先后为南昌市20多所中小学、5000多名学生提供豫章绣教学服务,有效地促进了豫章绣的普及与推广。

  周南英表示,豫章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广大中小学生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播非遗。

  “我是从上个学期开始接触豫章绣的,它们很有意思。我已经绣好了熊猫、繁花等作品,我非常喜欢,妈妈也很支持我。”邮政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毛钰鑫笑着说。

  据了解,在南昌市第三届“我是小小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手工作品展活动中,南昌市二十七中、南昌市豫章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南昌邮政路小学邮政路校区等学校的19幅豫章绣作品获得了一等奖、三等奖等优异成绩。

  “我们的非遗课程不仅走入中小学,还走入了大学校园,先后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豫章学院等学校合办‘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将豫章绣设置为高校选修课程,助推豫章绣传承和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余正连介绍。(完)

  “我特别喜欢春联,它寄寓着对新年最美好的祝福,就好像我看到的中国人,永远都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许,这也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哈西表示。

  1月8日20时50分,广州南站派出所指挥中心接安检员报称三楼西北安检口有旅客遗失一个黑色双肩包,包内有现金人民币15万元、化妆品及药品等物。接报后,执勤民警李日景、潘雪梅立即赶往现场查看。现场视频画面显示一红衣旅客将双肩包放入安检机后,未从安检机上拿走便径直走进候车区。民警进一步确认旅客身份信息,最终和该旅客获得联系。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设计上构建中华文化和东方审美的独特风格,足可见出中华酒业在塑造品牌文化内涵上的独到见解。设计理念所展现的大国风范赋予了中华品牌品位的高度,而酿于中国酱酒核心产区的卓越酒体则赋予了品牌品质的高度。

  此前,广州地区获得鲁班奖的建筑多数是以广州塔、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粤剧艺术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建筑,商办类建筑中仅有广州东西两塔(广州周大福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屈指可数的几个。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1月13日电(张广权)“现在种茶的农民越来越多了,好茶叶不愁卖。”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祝雪兰每年会在自家茶园开设培训班三次以上,把六堡茶的制作技艺传授给山坪村的瑶族同胞,让一片叶子造福更多民众。

林淑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