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已有创新药在中国实现“全球首发上市”

来源: 华商网
2024-06-16 04:24:08

  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有关情况。黄果在吹风会上答记者问时有上述表示。

  黄果介绍说,据统计,2022年至今,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创新药品82个、创新医疗器械138个,仅今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创新药20个、创新医疗器械21个。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处于全球前列,中国的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期。

  他介绍说,在健全鼓励创新机制方面,国家药监局针对重点产品,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改进和加强沟通交流服务,让注册申请人及早夯实研究基础,可以“少走弯路”;同时,持续贯通“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特别审批”等四条快速通道,加速推进临床急需、重大疾病防治等新药的审评审批。

  黄果表示,在服务临床用药需求方面,国家药监局将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重大传染病用药、疾病防控急需疫苗和创新疫苗等纳入加快审评审批范围,鼓励以临床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

  他表示,以公众关注的罕见病治疗药物为例,“2022年批准上市3个,2023年批准45个,2024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24个”。罕见病治疗药物上市数量大幅增加,让很多罕见病患者不再无药可治,能够切实受益。

  在接轨国际审评标准方面,黄果表示,从2017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以来,至今已经采纳实施了全部68个ICH指导原则。这意味着中国药品审评的技术要求与国际全面接轨,也意味着中国的药品监管部门、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可以更多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还意味着全球同步研发的新药可以按照同样的规则在中国同步申报、同步上市。

  而丙类传染病,发病率虽然可能很高,但绝大多数为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病死率低,曾光认为,此时就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花费巨大的社会成本诊断、管理每一例病例。因此丙类传染病属于监测管理的传染病,我们只需要及时发现并抢救危重病例,动态监测疫情演变趋势、病原体变异和耐药性变化,指导实施有效的预防对策,如接种流感疫苗、研发抗病毒药物等。

  12月9日,一架编号为B-919A的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启航飞往上海虹桥机场,这标志着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

  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高峰,郭威介绍,同济医院已做了相关预案,扩增发热门诊,此外,将一个分院独立出来,专门收治新冠阳性患者。

  C919大型客机是继运-10之后,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C919首架机交付是继C919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后,我国大飞机事业征程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意味着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我国民航运输市场将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龚道安、刘彦平都是孙力军政治团伙成员,该政治团伙成员还包括江苏省政法委原书记王立科、重庆市公安局原局长邓恢林、山西省公安厅原厅长刘新云、司法部原部长傅政华等人。

  此外,有些地方为了鼓励招商引资,还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如北京大兴区在近日出台了《大兴区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

蔡宛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