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热掀机收减损“大比武” 力促夏粮颗粒归仓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19 07:48:30

  中新网济南6月18日电 (记者 沙见龙)炎炎夏日,随着一声哨音,6台收割机在德州庆云县尚堂镇的一片麦田里奔驰。待收割机“吐出”收获后,裁判员走进麦田,在1米见方的地块中仔细捡拾遗落的麦粒,并放置在公平秤上称重。

  在这场特殊的“比赛”中,相同收割时间下,同样面积地块中谁遗漏的麦粒最少,谁就是冠军。有着15年机收经验的“80后”农机手王德强,以取样损失率0.055%拔得头筹。在比赛过程中,他根据田块地形和小麦成熟情况,适当调整农机的筛箱和拨禾轮转速,尽量保证收割机匀速前进,避免颠簸导致粮食抛洒。

  连日来,庆云县34万亩冬小麦进入大面积收获阶段,为降低粮食在收割环节的损耗,当地举办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引导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细化操作。据庆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尹俊和介绍,该县连续5年举行机收减损比赛,全县正常作业条件下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2%以下。

  在济宁邹城市郭里镇九五农场,同样的一场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在这里开赛。“根据不同情况,要适时调整收割机割台、收割速度,最好匀速行驶,太慢了会影响作业效率,太快了就会有很多麦粒抛洒出去,损失率将会增加,转弯的时候幅度也不能太大。”在获奖农机手贾祥柱看来,机收减损大比武不仅是农机手们一决高下的“竞技场”,还成了他们经验交流的“茶话会”。

  “目前,邹城市小麦机收率达99%以上,随着机收减损技术的推广,我们力争把小麦机收减损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邹城市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促进中心农机生产科科长李越告诉记者,今年该市小麦播种面积50多万亩,亩产量大概在1200斤左右。“机收减损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收粮食600多万斤,这个数目非常可观”。

  在潍坊高密市柴沟镇北张家屯村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获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回荡在热浪中。农机手严格按照机收减损技术培训要点作业,车后麦粒倾泻而下,堆满三轮车。

  “合作社组织了10多台大型收割机在10多个村庄分散作业,作业过程中要求农机手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更注重收割质量,收割机降低收割高度,适当慢行,减少损失,保证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高密市豪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吉国介绍。

  连日来,高密市对农机手进行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开展农机维修保养,让农机手、机械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提升“三夏”小麦机收质量,减少粮食损失;同时做好多部门联动配合工作,制定应急预案,设立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成立应 急作业服务队,确保小麦成熟一亩就收割一亩,变“丰收在田”为“丰收到手”。

  “我们充分发挥农机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技术服务和农机准备,树立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全力以赴备战‘三夏’,做到夏粮颗粒归仓。”高密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农机推广服务科科长焦利称,“三夏”生产高峰期,该市上阵机械将达10000多台套,小麦收割机1600多台,其中新型高效机械占比达80%,5000多名机手参与农机生产作业。

  今年,临沂临沭县近60万亩小麦迎收获期,联合收割机的普遍使用,不仅为现代化农业注入了新动能,也让粮食饭碗端的更稳。该县曹庄镇的农机手魏善涛告诉记者,机械化作业不仅让粮农告别了劳累的挥镰收割,机收减损技术的推广,也成了粮食增产的“无形帮手”。“我们合理调整收割机的速度,一天收割80亩左右,根据小麦的含潮度,精确调筛子、调风量,尽量让小麦少损失。”

  小麦秸秆打捆离田也成为临沭当地麦田里又一番热闹景象。小麦机收、秸秆打捆、秸秆清运同时进行,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了病虫害残留、播种量、农药使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还为农民及时播种玉米、大豆等夏季作物提供有利条件,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收的双赢。

  据了解,在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前,山东便组织各地开展小麦增收减损机械化技术作业比武和现场培训,引导广大农机手树立“机收减损就是粮食增产”的意识,积极提升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技能。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武表示,该省将继续抓好机收减损和夏播夏种,持续开展大培训、大比武和相关数据监测,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完)

  “希望更多年轻人对这项传统技艺感兴趣。”谈及非遗技艺的传承,胡顺文表示,他将发挥“传帮带”作用,收一些徒弟,把这门技艺传承和发扬下去。(完)

  <strong>摸排5.9亿农村地区重点人群</strong>

  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自2021年以来,国家京剧院已连续三年打造国粹经典《龙凤呈祥》线上演播盛会,以5G+4K超高清技术,将经典名剧送入“云端”,为众多热爱京剧的观众献上这出融合了科技元素的传统剧目。多视角、零距离的呈现,让戏迷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观看体验,也向更多年轻人展现出京剧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海关统计,2022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3342.3亿元人民币,增长6.3%。其中,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438.2亿元,增长2.1%;对东盟进出口1273.7亿元,增长2.3%。

  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1月19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事务中心19日举行挂牌仪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多措并举,逐步在全区形成并持续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全力守护民众的“看病钱”和“救命钱”。

邓恭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