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美元赛道进入快速拓展期,4D毫米波雷达风口来了?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11 15:49:47

  “预计到2028年,中国市场车载毫米波雷达前装用量会超过6千万颗,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全球范围内,毫米波雷达总的用量会超过3亿颗。”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下称“加兰特”)创始人、CEO陈嘉澍近日表示。

  加特兰创办于2014年,是国内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头部的企业。全行业来看,过去十年来虽然中国本土企业进步飞速,但毫米波雷达市场总体上由外资企业统治,头部的博世、大陆、电装、奥托立夫四家公司掌握着市场接近80%的份额。不过随着毫米波雷达加速“上车”以及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国本土毫米波雷达企业也出现了追赶外资的机会。

  目前,加特兰的产品已经进入到20余家车企,实现了超200款车型搭载。截至2024年一季度,加特兰毫米波雷达芯片累计出货超800万颗;今年全年,该公司出货量将达到600万颗,搭载加特兰芯片的毫米波雷达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20%。

  陈嘉澍认为,全球法规对于主动安全都提出更高要求,主动安全配置普及率的要求持续提升,毫米波雷达作为唯一一个全天候、全工况的传感器,是主动安全必不可少的传感器。此外,高速NOA、环线NOA和城市NOA等L2+功能快速落地,越来越多车企希望用成像雷达替代激光雷达,这驱动了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发展。

  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各环节中,提供安全保障的感知层作为核心模块,受到了业内极高的关注度。尤其是近两年以来,多家车企陆续宣布将应用具备点到点智能驾驶能力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智能汽车感知元件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2021年以来,采用激光雷达的汽车产品陆续量产上市,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以及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的新产品上均搭载了激光雷达,业界一度掀起“究竟几颗激光雷达才够”的争议。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激光雷达装机量日益提升,但和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感知元件相比,其成本依旧处于高位。

  这也导致了智能驾驶系统成本高企,加剧新能源汽车盈利难的情况。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董事长、智能 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在智驾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售价低于30万的华为高阶智驾其实都是亏本销售。”

  随着车市价格战以及产品力竞争的持续加剧,“降本增效”成为众多车企需面对的核心问题。和成本居高不下的激光雷达相比,4D毫米波雷达成本相对较低。亿欧智库的数据显示,4D毫米波雷达性能可靠性高、点云质量相当于 64 线激光雷达,但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 1/10。

  行易道CEO兼CTO赵捷曾告诉记者,当毫米波雷达目标识别能力足够高的时候,它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像系统,并实现和视觉的深度融合;在技术上,4D毫米波雷达有希望实现和激光雷达同样的性能。

  2024年开始,华为、蔚来均宣布推出以毫米波成像雷达取代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YOLE调研公司数据显示,到2027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是128亿美元,4D和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是88亿美元,会占到整个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的68%。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2016年,毗邻锦江木屋村的鲁能胜地正式开放,不少滑雪爱好者慕名而来,冰雪经济给老村带来新变化。下午4点,于大娘开始为旅行团备餐,山上采的野菜、自家小院的公鸡……鲁能胜地开放后不久,公司的赵经理登门拜访:“咱这村有特色,旅游团过来,除了滑雪,大娘能不能再给安排顿农家菜。”思忖片刻,本就经营农家乐的于大娘答应了。

  截至2023年1月3日,鄯善(吐哈)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连续安全运行八个半月时间。这是2022年新疆投运的超高压电网建设工程,它打通了鄯善、十三间房地区新能源送出通道,使鄯善新能源接纳能力实现数倍增长,从30万千瓦跃升至200万千瓦。

  被称为“武汉之心”的南岸嘴江滩当日同期开放。南岸嘴是长江和汉江交汇形成的冲积地带,延续为城市生态“留白”的理念,此次升级改造着重优景观、理交通、补设施。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绿化景观的同时,用多元化的植物为空间提亮添彩,并对游玩路线、慢行步道加以完善、升级。

  上任后,王柏和经常天不亮出发,带着村里的党员爬山坡找水源、下农田测距离,很快确定了水渠建设方案。然而,那时毛纳村的集体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村委会拿不出经费。

  据波通社报道,在拥有460个议席的众议院表决中,203名议员投了赞成票,另有52人反对,189人弃权。该法案下一步将送交参议院进行讨论和表决。

  在南京,去年12月31日上午10时,第三轮暖心消费助力券正式发放,各大商家也送上丰厚优惠,联动激发消费潜力。南京新百推出“你消费、我补贴”1亿元叠加优惠,中央商场发放5000万元叠加消费券;苏果超市全业态门店联动推出打折让利、会员满返、元旦大促等优惠促销……政府、商家同向发力,联手推动消费回暖。

吴欣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