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北京献演港味歌舞剧《大乡下话》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3 11:47:18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张杨 彬)舞姿翩跹,歌声轻快,广东话、潮汕话、上海话、台山话等方言对白与歌曲穿插交替,舞者以身体语言构建不同故事场景,一场灵动有趣的歌舞剧12日在北京上演。

  当晚,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观众献演港味歌舞剧《大乡下话》。该剧目融合原创歌曲、对白及当代舞,跨越地域身份,融合多种方言,生动表现地道的香港文化,细诉“心之所归便是家”的情怀,与观众一起探索“家乡”的意义。

  “‘乡下’对我们来说是什么?‘家’又是怎样的概念?”作为《大乡下话》的编舞及导演,舞团艺术总监伍宇烈介绍,该剧目创作灵感源于自身生活体验。“香港生活中能听到许多方言,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模式在此碰撞,甚至有时会发生一些啼笑皆非的误会。”伍宇烈说,这对创作而言是可贵的,他也希望借此剧目引发不同城市的观众对漂泊、进城、回乡等迁移活动的情感共鸣与思考。

  伍宇烈说,《大乡下话》2021年在香港首演,今年适逢舞蹈团迎来45周年,希望以此作品呈献给内地观众。

  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阮慧贤表示,香港百年来汇聚了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此定居,这也是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要支撑。歌舞剧《大乡下话》或许可以看作一个缩影,希望借此向内地观众展现香港文化兼收并蓄的独特魅力与特色。(完)

??+?+醉酒驾驶机动车

在中东地区,男孩从很小就开始佩戴白色小帽,直至成年、老去,这是伴随阿拉伯男子一生的帽子,也见证着每一个阿拉伯男子的成长与成熟。阿图玛玛体育场在图玛玛区域中心建成,也是一段见证该区域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发展的旅程。

乌拉圭出圈,并不是一个意外。它不只来自一个精巧的创意,而根植于这个国家和民族对足球的情感基础。已故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对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运动有着深刻洞察。他在骨子里厌恶职业化和商业化,认为足球的核心精神来自民主、平等、多元、团结、自组织、创造力和根植社区。那本《足球往事》的写作缘起,是献给两个在阳光下泥泞土地上忘我踢球的孩子。

自1966年首次出现吉祥物开始

卡塔尔球迷提前离场 图据视觉中国

磊子把球迷组织起名叫做“痴狂”,是源自小时候自己在课桌上写下的理想“我为足球痴,我为足球狂”。

高婉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