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最终都将极易受到极端高温影响

来源: 知识网
2024-06-17 07:49:34

  2021年6月,美国西部和加拿大发生热穹顶现象,气温连创纪录,由此引发的死亡事件揭示了一个规律。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和周边的穆特诺玛县,72名死者中有56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619名死亡者中有555人年龄在60岁以上。仅仅一年多之后,英国的6月、7月和8月酷热难耐,导致约2800名65岁及以上老人死亡。其中1000多人是在7月下旬的四天内死亡的。

  近年来的强热浪向人类发出了强烈警示。地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2个月,今夏有可能比以往更热。但是,不同年龄段的人面临的风险也不相同。酷暑当中,老年人的健康更有可能遭遇危险。

  “老年人是我们通常认为更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特别是易受极端高温影响的人群之一,”哈佛大学FXB中心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研究员、急诊医生朱迪切(Catharina Giudice)说,“随著年龄的增长,我们适应高温的能力也会减弱。”

  面对气温升高,人体有两种主要的体温调节或避免过热的工具。其一是出汗,汗液蒸发时会释放热量。与年轻人和中年人相比,“老年人出汗没有那么多,”研究老龄化问题的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卡尔(Deborah Carr)说,“他们的冷却系统效率较低。因此,他们在酷热中也不会出汗。”

  第二个工具是增加血液回圈,将身体深处的热量带到面板,让热量从面板上散发出去。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气候、健康和全球环境研究中心的萨拉斯(Renee Salas)说:“心脏每分钟的泵血量有时候是凉爽天气的二到四倍。”

  健康的心脏可以承受额外的泵血量,但患有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会很吃力。老年人更有可能患有这些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肺部问题,所有这些都会抑制身体对高温作出反应的能力。许多用于治疗这些疾病和缓解其他健康问题的药物也会损害这种反应,例如,出汗能力下降,或者排尿增加引发脱水。

  老年人对于危险的高温预警讯号也更难自我识别。渥太华大学研究高温对人体影响的生理学教授肯尼(Glen Kenny)说,这是因为总体而言,老年人“对热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肯尼说,如果某位年轻人或中年人坐在热浪中,他们可能会觉得难以忍受,而处于相同热浪中的老年人“可能会说“我没事””。造成这种高温症状报告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肯尼和他团队所做的研究表明,这种差异可能是危险的:老年人因高温而感到强烈不适时,他们的身体可能已经受到了严重伤害。

  这些只是生理上的不利条件。许多老年人还独自生活,与社会隔绝,因此不太可能拥有可提供支援的关系网。例如,肯尼说,202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许多丧生 的老年人都是“独居”,在热浪持续期间“没有支援力量或家人”来看望他们。

  目前,所有这些风险都存在:全球平均气温已较工业化前水平提高了1.2摄氏度,热浪比几十年前更频繁、更猛烈。单是在今年,全球各地就出现了过度炎热导致学校停课、电网瘫痪以及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然而,在地球持续变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占比也在增加。2021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亿;到2050年,预计这个数字将接近21亿。未来几十年中,暴露在危险高温下的老年人将远多于现在。

  “预期寿命延长是大势所趋,”意大利研究机构CMCC的气候研究员、5月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篇关于老年人热暴露的研究论文的第一作法尔切塔(Giacomo Falchetta)说,“人们之所以更长寿,是因为获得了更好的医疗保健和营养。但气候变化将使高温暴露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波士顿大学的卡尔是该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

  该研究预计,到2050年,全球不低于69岁的人口中约有24%将生活在最高气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地方。届时,暴露在危险高温下的老年人将比现在多出1.77亿至2.46亿。

  法尔切塔认为这些结论具有可行性:他认为这项研究有望使城市和国家层面的官员了解高温日益严重的威胁,从而制定计划,更好地保护老年人。

  一些城市已经付诸了行动。从迈阿密到墨尔本是许多城市都扩建了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即避暑中心,还增加了遮阳设施,种植了更多树木。

  雅典官方已正式确定60岁以上的老人是受高温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雅典首席防暑官兼城市复原力和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巴尔吉亚尼(Elissavet Bargianni)表示,雅典的社会工作者会检视老年人的情况,并将他们送往避暑中心。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共同编写了一份健康检查指南,于2022年发表,旨在帮助人们识别哪些人在高温下特别危险。该指南的内容包括如何评估某个人的健康状况并指导其做好防暑降温,还详细介绍了如何从远方对亲人加以询问,例如他们家里的温度以及他们的睡眠情况。

  “许多易受影响者可能无法识别自己何时处于过热环境,但另外的人可以透过一些周密的问题和观察来帮助识别危险情

责任编辑:杨淳端

  任建明介绍,在世界范围内,腐败都是普遍性问题。在古代中国,早在秦王朝时期,就建立了御史制度,御史就是从事权力监督、执行法律惩治贪污腐败行为的人员,而如今中国成为首个设立纪检监察学科的国家,“学科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基础,中国将纪检监察设立为正式学科是开天辟地的工作”。

  张铁林想写一些小人物的卑微和疾苦,底层人物的扭曲和无奈,戏剧家里,他最喜欢果戈里。但到底什么样的人物才算“小”,什么样的经历才算“苦”,在看过《椅子》的观众那里颇有一番争论。有人认为,“老爷子”虽然不算大人物,但恐怕仍是以帝王将相为标尺下的“小”——一个有过体面工作的文化人、有稳定退休金的老北京。突然出名的苦当然也是苦,所有真实人生里的狗血与狼狈并不会放过谁,但这样的恼和烦仍是有托底的,不会一直下坠,在那些为生存和尊严而挣扎之苦的面前,就会清浅琐碎。

  “廉政研究的发展节奏与各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变化具有高度的同步性。”据2021年任建明作为共同作者发表的论文《廉政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以国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调查对象》,四十多年来,廉政研究的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间断平衡特征,先后形成了几次高潮,存在“潮汐”现象。

  但另一方面,职称或职业农民评选也面临“热度”不高的情况。中国新闻周刊随机联系了多个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农业大户,他们几乎都对评职称一事不知情,有的还误以为接到了诈骗电话。

  附近商户小可发布的视频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整个厂房被吞噬。小可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她认识的当地人里,有3个人没能躲过这场灾难。她的邻居是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同样在服装厂做工,“早上听说也去世了。”

  今年以来,德国国内减少对华依赖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德国商界仍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德之间多年深入而广泛的经贸关系仍在进一步加深。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一众德国著名跨国公司高管组成的代表团来华,凸显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关系。据德国《商报》17日报道,在德国部分行业正在讨论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同时,德国金融巨头安联集团总裁贝特认为,安联在为中国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方面迎来巨大机遇。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等8位德企高管10日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题为“退出中国将令我们失去机会”的署名文章,坚信中国将保持基本增长动力,认为德国企业在华经营极大提高了德企自身竞争力,对提升德经济实力至关重要。

张志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