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近三年查询信用报告超87万次 民众维护信用记录意识渐强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17 10:09:12

  中新网西宁6月14日电(祁增蓓)今年6月14日是全国第17个信用记录关爱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获悉,近三年(2022至今),青海省累计查询信用报告达87.12万次,有效满足了各类社会需要,对信息主体了解自身信用状况、提升诚信意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以下简称:人行青海省分行)主办的“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专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青海西宁举行。

  活动现场,青海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西宁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等21家单位围绕信用报告的查询使用、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通过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咨询台现场答疑,引导广大市民积极维护个人信用记录,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市民信用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马建斌介绍,一直以来,人行青海省分行立足青海民生实际和民众对征信的多元化需求,着力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大胆探索信用普惠路径,将征信工作贯穿于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成的征信系统累计收录青海省492万自然人、19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

  2023年,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评级机构及各类接入机构借《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十周年之机,开展“十年征信路 奋进新征程”专题宣传活动,主动回应广大民众征信服务诉求,全年提供城乡居民征信查询达50万人次。

  同时,人行青海省分行推广应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丰富创新征信产品供给,征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助力融资难问题有效缓解。

  “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征信方面的知识。”西宁市民张贵璐告诉记者,前两天,因买房需要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原本以为需要像以前一样排很长时间的队,没想到现在银行网点就可以查,非常便捷。

  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马建斌表示 ,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将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单位,围绕以“爱征信、惠民生、助发展”为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宣传活动,深入普及征信知识,全面提升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完)

  津巴布韦《先驱报》网站文章也强调,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方式基于多边主义和民族平等。中非标志性合作框架,如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和“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都是在承认国家主权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推动的。中国不寻求主宰其他国家,不谋求成为新霸主,也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正是为什么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处理全球事务的冷静令人放心,这是它赢得众多朋友的原因。

  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发展。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指导开展“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年货节”前5天全国网络零售额达2080亿元,比上届同期增长4.7%。其中,年货礼盒、健康滋补用品、进口生鲜食品等销售增长较快,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动能不断释放。

  据澎湃新闻了解,2022年9月初该报价暂停后,硅料交易便失去了上下游公认的参照系,9月、10月、11月的硅料长单定价均参考8月底硅业分会公布的价格信息。但这一做法在产业链转入降价通道后难以为继,上下游各怀心思,主流硅料大厂主张参照上期价格,但在硅片价格已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下游硅片厂商对硅料长单对此难以接受,新的硅料长单价格陷入难产。

  圆桌对话环节中,由六位景泰蓝国家级大师钟连盛、米振雄、戴嘉林、刘永森、金玉田、李荣魁共同创作的《盛世六合》国泰尊,曾作为中国非遗国礼先后赠予俄罗斯、阿根廷、塞尔维亚、柬埔寨等四国元首,并获得法国和迪拜两项世界级艺术大奖;另一件《盛世六合×王加诺》由当代潮流艺术家王加诺创新融合景泰蓝创作,是兼具当代潮流艺术和中国传统国粹景泰蓝艺术的创新融合之作。这两件作品作为中国献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20周年的指定作品在现场亮相。在论坛颁奖环节,这两件作品共同荣获“2022年度作品”。

  ●中方支持土方同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建设性合作,愿同土方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对新冠病毒感染长期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呼吸系统疾病如何影响神经系统成为困扰国内外医学界的难题。

林冠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