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华章|中医国粹 根深叶茂

来源: 新京报
2024-06-20 04:34:34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生动文化名片。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推出“薪火相传”系列策划,从文化传承中感受中华文脉底蕴。

  |联播+|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株小草造福世界。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

  河南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推开医圣祠大门,古碑列道,殿阁俨然。绿树葱茏中,矗立着扁鹊、华佗、孙思邈等历代名医塑像。众多名家题写的碑刻、匾额、楹联与古朴的建筑群,共同构成了医圣祠独特的中医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

  对于中医药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切。

  2021年5月12日,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调研。他首先来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考察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

  “他仔细阅读张仲景的伤寒论药方,还对一个东汉针灸陶人注视良久。”张仲景博物馆副馆长杨磊回忆。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未病观”。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天地人和、和而不同、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等中华文化精髓。

  考察医圣祠时,总书记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早在2010年,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习近平就曾以文明视角评价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在江西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总书记拿起一个个药品、保健品和食品,询问质量安全、市场、价格等情况,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在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总书记走进车间,察看中药制品生产流程,叮嘱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在总书记眼中,中医药学不仅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更是造福人民的宝贵资源。他之所以重视中医药学,就是为了让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在护佑全民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是为了守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文化根脉。

  保留中医药学火种,擦亮中医药学的金字招牌,总书记多次为新时代中医药学发展“把脉”。

  “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 疗效”“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总书记的指引饱含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法。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价值。科学科技赋能,新时代的今天,古老的中医药学历久弥新。

  一中医、一脉枕、一根针,望闻问切、拔罐针灸,这是人们对中医药学的传统印象。如今,古老的中医药学已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不仅望闻问切上了“云端”,丸散膏丹也实现了智能制造。

  新时代以来,中医药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超50项,中医药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总书记在越南《人民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里、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时,均提到屠呦呦。

  他称赞“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组织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岐黄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6月,我国已遴选培养岐黄学者149名、青年岐黄学者100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797名、中医药骨干人才1万余名……一支由国医大师、各级名中医、中医骨干和中医执业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了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全球接受过中医药相关治疗的人数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显示,中医药已超过武术和饮食,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

  从“中华瑰宝”到济世良方,中医药学传承千年智慧,根深叶茂。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李珊珊

  编 辑丨李珊珊

  AI瞬息视觉丨颜妮 张紫曦

  校 对丨李丹 孟利铮 宋春燕 毛长志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器物坑是一道问号繁多的题目,有待漫长的破解。最为显著的首先是那些怪巧另类的遗物,其后的三十余年里,它们持续地聚集着人们的关注,并且牵引出了无限的猜想。

  台湾《旺报》称,大陆疫情告一段落后,近几个月台湾民间团体登陆不断。根据北京台协青年会副会长郑博宇的观察,目前大陆加强两岸交流的核心应是放在台青身上,尤其着重台青“首来族”,这也符合争取各种群体的交流基调。4月底第15届海峡论坛的公告写明,对台胞开放300个网络报名名额,首要条件为“未来过大陆者、未参加过海峡论坛者和岛内居住者优先”。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15日已有近一半台媒代表抵达会场,在媒体大巴上,有不少台湾同行详读记者手册并讨论接下来要参加哪些活动。“移动支付是大陆的优势,福建省会通过海峡论坛在这方面采取哪些新措施吗?”15日下午举办的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有台媒记者咨询起台胞在大陆的移动支付问题,问出了很多台胞的心声。

  他认为,当前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对人口问题有一系列误解,出现这些误解是因为没有认真区分人口总量和人力资源的概念。影响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不是人口总量和年轻人总量,而是愿意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的、健康的、有技能的人口总量。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拜登政府打算延长豁免,允许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制造商保持在中国大陆业务。”《华尔街日报》13日报道称,美国商务部负责工业和安全事务的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上周在一个行业会议上表示,拜登政府打算延长一项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这项政策旨在限制美国以及使用美国技术的外国公司向中国出售先进制程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削弱美国在芯片上对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效果。去年10月,美国政府升级了对中国芯片业的打压政策,禁止将使用美国设备制造的某些芯片销售给中国,这使得以中国大陆为重要芯片市场的韩国等受到冲击。《华尔街日报》13日报道的这个消息,大大提振了三星电子、SK海力士以及台积电这三家芯片企业当天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美方尚未公布具体细节,但“延期豁免”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美国遏制中国芯片发展的种种措施不但效果有限,而且遭到反噬。

  换言之,美方尚未做好脱轨翻车的军事和外交准备,而长时期缺乏接触对话只会加剧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如何在努力“竞赢”中国的同时避免两国竞争对抗滑向不可控的深渊,成为拜登政府内部正在激烈辩论的重大课题。这一辩论的前景尚不明朗,但至少从目前看,拜登政府认为双方需要通过恢复接触对话认真讨论实质性问题、澄清相互战略意图、避免摩擦升级失控。

程博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