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一甲子的双向奔赴:“国家的孩子”回家了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3 05:37:31

跨越一个甲子

通过国家力量

“国家的孩子”回家了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这里有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人间真情

民族与大爱,在这里延续

  “认亲的场景曾经幻想过无数次,也预演了无数次,但真正轮到自己时,既惊喜,又紧张。”64年后,年过花甲的梁引梅带着老伴、儿孙一家6口,从呼和浩特市出发前往扬州。

  1959年到1961年,我国正处于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如今富庶的江南地区当年闹着饥荒,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一些孤儿院陷入粮食匮乏的困境,3000多名幼小多病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

  这些幼小的孩子该怎么办?党和国家决定把他们送到牛奶和肉食相对充足的内蒙古,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也向孩子们敞开了怀抱。

  通过“运孤专列”,一场双向奔赴正式开启,一批批孤儿被送往内蒙古,交由草原额吉(蒙古语,意为母亲)抚养长大,成为“国家的孩子”

  当时的内蒙古,尽管也经受着困难时期的严峻考验,但内蒙古各族群众主动担起这份国家责任,尽全力做到“收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写就了一段“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

  梁引梅就是“三千孤儿”其中之一。1960年秋,年仅1岁半的梁引梅从上海的孤儿院来到呼和浩特。身体虚弱的她患上肺结核、骨质软化症,养父母带她四处求医。

  “养父母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他们的恩情大于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这份超越地域、民族与血缘的大爱,我永远记得。”在梁引梅看来,天高地阔说的不仅仅是草原的风景,更是草原人民的胸怀。

  上学、工作、成家、生子……梁引梅在呼和浩特幸福地生活了64年。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草原额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以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接纳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心存感恩的梁引梅选择用一个甲子尽孝。

  退休后,梁引梅成为乌兰夫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和其他“孩子”一起,为游客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大爱故事。

  64年如白驹过隙,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和养父母的相继离世,“孩子”们寻根的愿望愈发强烈,试图为缠绕在心头多年的“我从哪里来”“我是谁”寻找一个答案。

  作为“国家的孩子”的总联络人,梁引梅经常组织生活在内蒙古不同盟市的“孩子”聚会,也一直在搜集当年“三千孤儿”们的资料。在她的带领下,当年来到内蒙古的“孩子”们变成了一家人。

  “我在做一项抢救性工作,我们都已年过花甲,有几人已经离世,与亲人团圆的机会愈加宝贵。”梁引梅说,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根,是一种幸运。

  然而,茫茫人海,自发寻亲难于登天,仅凭外貌特征寻亲无异于大海捞针。

  转机出现在2021年公安机关开展的“团圆”行动。依托全国DNA数据库,越来越多“国家的孩子”开始求助民警来寻找自己的亲人。

  “‘国家的孩子’想要回家了。”看到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四处奔波,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回民区分局的民警深受感动,他们对近50名“孩子”进行了血样采集。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回民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民警幺鹏宇告诉记者,通过DNA数据寻亲,是目前准确性最高的寻亲手段,但寻亲双方的DNA都要录入数据库,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寻亲成功的喜讯接踵而至。

  2个多月前,呼和浩特市两位“国家的孩子”张计平和程晋,先后收到血样复核比对成功的消息;1个月前,索玉春成为呼和浩特市第三例寻亲成功的幸运“孩子”,一连串好消息让梁引梅激动万分,自己寻亲的信心也更足了。

  江苏常州、浙江嘉兴、安徽合肥……2024年前半年,梁引梅陪着“国家的孩子”多次南下,她亲眼见证了一幕幕亲人团聚、一声声衷肠互诉,被感动的同时,她也默默羡慕着。

  就在梁引梅还在想象下个幸运儿是谁时,自己寻亲成功的喜讯从天而降,这让她辗转反侧了一整夜。“能知道自己的出生地在哪里,知道家人还在想着我,我就很满足了。”梁引梅说。

  草原酒、牛肉干、奶豆腐、奶茶……端午假期,梁引梅精心挑选了内蒙古特产,带着老伴、儿子、儿媳以及两个孙子,踏上了回家路。

  同行的人群中,还有梁引梅6位“兄弟姐妹”,他们都是“国家的孩子”,他们中间有的已经寻亲成功,有的仍在坚持,他们都想共同见证这一团圆时刻。

  彼时,扬州的家人也没闲着。梁引梅的哥哥早早预定了餐厅、宾馆,弟弟则从贵阳赶回扬州,95岁的母亲更是不到4点便起床,亲手为女儿泡了桂圆水、包了粽子。这个端午节,对他们来说,温馨且甜蜜。

  梁引梅出生在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一户童姓人家。当年,由于家里困难,梁引梅1岁多时,被辗转送到孤儿院。

  跨越1400多公里,阔别64年,从塞北青城到江南扬州,这场重逢实属不易。

  “经DNA检验比对,丁正华与梁引梅,符合单亲关系,结合调查情况,认定丁正华是梁引梅的母亲。”认亲现场,扬州市高邮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荣宣读了DNA比对结果。

  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和左邻右舍的掌声,身着红色旗袍的梁引梅拉着二哥童登奎的手,跨越几步台阶,如同跨越一个甲子时光的久违,一步一步,走到噙着泪水的95岁母亲丁正华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诉着“妈妈,64年了,我回来了……”

  母女俩泪如雨下,额头抵着额头,颤抖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让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泪水过后,便是幸福的开始。梁引梅依次向母亲介绍着自己的家人,她想让母亲知道,自己在内蒙古生活得很幸福。

  “我65岁了,还能见到我的亲生母亲,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养母,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两个爱我的妈妈。”梁引梅说,她想着家,家人盼着她,这种双向奔赴的爱,让她倍感欣慰。

  梁引梅的二哥童登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家里人一直在寻找妹妹,但茫茫人海,寻亲难于登天。

  在童登奎看来,团圆来之不易,漫漫寻亲路,是国家力量的强有力支持,更离不开公安民警、志愿者的坚持与帮助。

  “母亲虽然已经年迈,但她一直念叨着、盼望着,今天终于圆梦了。草原上的乳汁把妹妹抚养长大,我们全家都感谢内蒙古人民的无私奉献,感谢草原的人间大爱。”梁引梅的弟弟童登坤说。

  “养育之恩,恩重如山,血脉亲情,情深似海。今后我会尽量多回家看看,学一学当地话,把内蒙古大草原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梁引梅说,她还会继续帮助“孩子”们寻亲,希望自己的好运可以带给他们。

如今,在内蒙古

“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

仍在温暖续写着

↓↓

  作者:张林虎 崔博群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优良猪种之一,被誉为畜牧行业中的“国宝”,有肉质好、耐粗饲、杂交配合力好、瘦肉率高等优良特性。近年来,荣昌区围绕做好“荣昌猪”这篇大文章,推动生猪养殖朝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5日电 (郭军 张劲超)据广州市五羊天象馆透露:今年1月7日凌晨,我国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和云南等地区,可观赏到一次少见的满月当头的奇特天象。这种“头顶月”的特殊景象,大约18年才出现一次。

  胡国伟表示,东城区成功举办2022“故宫以东”共创大会,通过实施7大子计划,吸纳美团、腾讯等优质企业加入品牌共创。打造“文化金三角”四大主题线路和“故宫以东”四条骑行线路,串联东城区特色文旅资源点位,“故宫以东”骑行线路入选2022年北京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隆福文化街区充分利用“故宫以东”品牌磁场效应,持续导入优质文商旅资源,通过长虹影院、大麦剧场等项目落地,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在关联物品中,有“蒸蒸日上”的年馍、有科技培育的种子、有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这些关系着国人手中的饭碗、国家的粮食安全。一袋茶叶、一串葡萄、一个苹果,小特产背后是富农大产业,更连着乡村振兴的大事业。一片甲骨、一件漆器、一段黎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关乎文化自信。投影机、机器人、芯片,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1月5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提出通过建立氮素信用系统,来解决农民支付氮素减排成本而全社会享受减排收益的错配问题,从而帮助农民有效实施氮素减排措施。据悉,该项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刊登。

  两国领导人就2022年7月22日各方达成的黑海港口乌克兰农产品外运协议以及解除俄农产品和化肥出口限制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强调,有必要采取认真的综合办法,清除俄方出口面临的全部障碍。

吴雯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