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桑蚕之乡”从“一棵树”到全产业链 “新丝路”织就“致富路”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07 02:41:43

  中新网山东安丘5月10日电 (吕妍 罗慧敏)5月10日,走进“中国桑蚕之乡”潍坊市安丘市大盛镇,千亩桑园内各个品种的桑葚逐渐成熟,风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蚕棚内,养蚕户正精心喂养他们的“蚕宝宝”,被细心呵护着的“蚕宝宝”正在茁壮成长,很快就能缫丝做茧。

  “今年桑葚长势喜人,外观色泽饱满、颗粒分明,口感肉质细腻、香甜爽口,目前产业园内4个棚的桑葚都已成熟,按照市场价每斤30元(人民币,下同),一个棚仅销售桑葚一项就可收入3万至5万元。”大盛镇盛恩桑蚕产业园负责人郝发财介绍说。

  大盛镇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桑蚕之乡”“江北桑蚕第一镇”。史料记载,夏朝时期,大盛镇域内就已开始种桑养蚕,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养蚕户积累了桑树种植和蚕桑养殖的宝贵经验。

  自2001年起,大盛镇依托地域、土壤及气候优势,引进良种,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模式,扶持各村种植桑树、科学养蚕。目前,桑树种植面积4000余亩,种植了台湾长果桑、白玉王、无籽大十等多个品种。

  据了解,大盛镇每年发放茧种4000张,全年产茧48万斤,全镇桑蚕收益2000余万元。在大盛镇,与桑蚕产业有关的企业、种植园有3家,带动从业人员360人,辐射种植户百余户。

  近年来,大盛镇依托丰富的桑蚕资源,从桑葚酒、桑葚饮品、桑枝食用菌、桑叶茶等精深加工产品出发,形成了桑枝、桑叶、桑葚、桑芽等桑蚕加工全方位开发利用产业链。

  随着消费者对桑蚕产品多元化需求愈加强烈,品牌打造成为推动桑葚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大盛镇盛恩桑蚕产业园依托“牛沐钟声”自有品牌,每年可销售桑树延伸产品150多万元,原本不易储藏的鲜桑椹经过烘干加工后,保质期大大延长,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提高。

  除了在桑树上“下功夫”,村民们还将蚕茧打造成高品质蚕丝被等产品。在大盛海宁蚕丝生产工厂里,雪白的蚕丝经过自动化设备和手工缝制变得精美绚丽。该工厂负责人吴海宁说,加工后的蚕丝蓬松度更高、舒适感更强,品质有了质的提升,通过大盛镇抖音直播基地线上电商平台,不仅销往潍坊各地,还打开了全国市场。

  目前,大盛镇以标准化、规模化为导向,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依托,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优质项目,提高桑蚕养殖的技术和效率,延伸产业链条。

  大盛镇党委书记臧亮介绍说,桑蚕产业是该镇的标志性产业,今年,该镇在培育优质蚕桑基地的同时,将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开启大盛镇蚕桑产业多业态发展之路,锚定目标,“链”上发力,在已有蚕桑产业发展体系上,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生产双效,不断推进桑蚕全产业链整 合发展。(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郭超凯)针对有报道称王毅将访问欧洲,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如有相关消息,中方将及时发布。

  杨恩健表示,去年的救护召唤共有740129宗,其中紧急救护召唤占703113宗。过去一年,共有88%的紧急救护召唤可以在12分钟的目标召达时间内到场处理。

  作为工信部发布的全国首批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障单位,鱼跃医疗承担了四大类、二十多个品种、一百多个规格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保供工作。据统计,加上本次捐赠,新冠疫情以来鱼跃医疗已累计向社会捐赠各类疫情防控物资价值 7000 多万元。

  湖北省提出,改造棚户区住房4.8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00个以上,完成适老化改造2.5万户以上。安徽省提出,预期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1.3万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7.7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000个以上。

  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预计2023年经济整体回升;产业体系韧性足,市场潜力空间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动能将进一步增强,能够有力对冲和化解不利冲击。

  “总书记对春运防疫措施落实情况非常关心。”郑州东站客运值班员张华说,“工作人员在进站口、服务台准备了防疫用品,在候车厅设置医疗服务点,车站内和列车上的公共区域定时定点消毒,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确保旅客出行平安。”

赵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