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柳州螺蛳粉飘香艋舺

来源: IT之家
2024-06-10 03:03:50

  中新社台北11月6日电 题:柳州螺蛳粉飘香艋舺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周日下午不到五点,距离台北艋舺龙山寺仅一百余米的柳州螺蛳粉店内已坐满食客,门口候位民众排起队,不时还有外卖员取餐。

  “现在平均一天可卖一千多碗,十多年前刚开店时每天只卖出三四碗,当初邻居看店名还以为是五金店。”柳州螺蛳粉店老板韦晴雯近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韦晴雯1999年从广西柳州嫁到台湾,因思念家乡菜味道,于2010年开店经营螺蛳粉。“当时台湾还没有螺蛳粉店,我想把家乡美味带过来,应该会有人喜欢。”她说。

  螺蛳粉食材包括花生、酸笋、豆角、木耳等,需用螺蛳、猪骨头等熬制汤底。“真材实料最重要。”创业初期,韦晴雯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寻找劲道的米粉,以及螺等原料。为烹制出地道家乡味,起初她从大陆购买部分食材,并到台东、花莲等地采购野生螺。

  为适应台湾民众口味,韦晴雯不断改良,减少汤锅辣味,少油少盐,并陆续推出加牛肉、猪肉、鸭掌等不同食材的螺 蛳粉。

  在顾客口口相传及媒体报道下,开店半年后,螺蛳粉店有了起色。夫妻俩在万华区经营的店,如今雇了十位员工,并在大安区开了分店。

  有云林、彰化等地民众专程开车来品尝,大陆游客来台时也会光顾,还有海外游客慕名而来。

  生意红火起来,店里也提供了外卖服务。因此近年新冠疫情对餐饮业造成冲击时,韦晴雯的店仍平稳运营。

  不过,今年1月,台当局突然宣称,大陆制作的米粉等粉条类产品不准进口。这个消息让对米粉品质有要求的韦晴雯好几天睡不好觉。

  为做出家乡那样劲道的米粉,5月,韦晴雯花了约15万元人民币从大陆引进米粉制作设备,并多次前往柳州学习技术。

  近来,她每天早上八点到米粉店研究制作工艺,晚上六点到螺蛳粉店。“估计下个月就能实现米粉自给自足。”

  万华店内墙上,除螺蛳粉的简介,还贴着广西地图。韦晴雯说,常有顾客询问她家乡情况,地图可以辅助了解。

  来台20多年,韦晴雯经常返乡探亲,“每次都感觉日新月异”。近两三年,不少柳州嫁来台湾的姐妹也开起螺蛳粉店。她认为这是好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美食”。

  有朋友及网友建议她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家乡美食。她近期学习了相关课程,“以后有机会会尝试”。

  工作之余,韦晴雯爱好游泳,近年多次参加泳渡日月潭活动,还考取救生员执照,热衷公益。向往自然的她,如今在台北拥有一块菜地。忙里偷闲时,会去种菜和喂养鸡鸭。

  去年以来,韦晴雯开始思考研发袋装螺蛳粉。“希望制作更多口味,让各地朋友可以将美味带回家。”她说,“到时肯定会有地道的柳州口味。”

  韦晴雯见证了两岸交流络绎于途的时期,也为近年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受阻而难过。“希望两岸关系好转,那样对两岸民众都好。”她说。(完)

  <strong>第二十八条</strong>本解释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损失数额”应当按照下列方式予以认定:

  第二年夏天,“无名逝者数据库”网站正式上线。

  连战办公室主任彭国省表示,连战写回忆录是忠实记述当时的氛围与事件,面对自己走过的岁月,检讨自己的工作奉献,分享给读者。两岸关系自然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台湾《联合报》17日报道,连战在最后篇章对两岸关系提出建议,力主“两岸应该推动政治对话、追求最终和平”,强调“和平”与“发展”是两岸关系最关键课题。他透露,2008年底上海论坛期间,因为两岸已达成向前推动经济合作的方案,除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要再谈外,未来就是要碰触政治层面的制度性问题。当时大陆方面对连战表示,“我们好好再继续努力,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连战回台湾后特别向马英九报告说,“我们是否可以好好规划,两岸可就政治架构难题商讨未来的制度性安排”。但马英九回应说,政治议题非一蹴而就,应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先急后缓”的原则,像堆积木方式来进行。

  要注意的是,佩戴接触镜要做好手部卫生,镜片、镜盒等护理用品、操作台面都需要进行消毒,但需要注意,镜片本身不能直接使用酒精消毒,需要使用镜片专用的护理液。恢复戴镜后,要密切观察有无眼红、刺痛、流泪等症状。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西宁1月17日电 (祁增蓓)制定冬虫夏草合理采挖与控制政策、严格禁止商业性质的挖幼虫、卖幼虫行为、建立冬虫夏草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正在召开的青海省两会上,青海省政协委员为保护“软黄金”冬虫夏草建言献策。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青岛1月18日电 (胡耀杰 蔡亚群)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卯兔耀新春 情满是乡音”——“青风海韵”2023青岛旅外侨胞新春线上大联欢文艺晚会17日在山东青岛启幕,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侨团侨领在线上向家乡父老拜年,近千名旅外山东籍、青岛籍侨胞和留学生云端相聚,共话乡音乡情、同迎新春佳节。

童宜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