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

来源: 网易网
2024-05-18 06:31:15

  中新网开封5月17日电 (韩章 云李悦)“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首民谣在河南开封广为流传。古都开封地处黄河之滨,千百年来,这座古城兴也黄河、衰也黄河,多次在黄河水患中坍圮又重生。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开封“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的谜题正在被一一揭开。

  5月1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团一行走进古都开封,探访这座古城层层叠压的前世今生。

  在古马道遗址博物馆,裸眼3D动画将城墙楼阁、黄河水患影像投射在遗址立面和古迹地面,置身其中的游人仿若穿越一般。

  2000年5月,在开封大梁门城楼北侧一段城墙地下,考古人员发现一层保存较为完好的早期古马道遗址。马道,即古代行人和车马登上城墙的斜坡通道。通过发掘,发现了埋藏深度和时代早晚各不相同的三层古马道。

  据讲解人员介绍,现今露天保留的清代城墙马道为第一层马道,即清道光年间(1842年)所建,至今仍供行人登上开封古城墙。其下叠压的第二层马道,始建于1840年,建成一年后开封遭遇特大洪水围城,毁于一旦。最下面的第三层古马道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9年),使用年限近百年。

  如果说古马道遗址让世人窥见了开封“城摞城”“墙摞墙”“马道摞马道”的历史一角,那么,州桥及汴河遗址的发现,则将这座古城层层叠压的历史切开一个 剖面。

  历史资料显示,州桥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至明末被黄河泛滥后的泥沙淤埋。自2018年至2022年,考古工作者对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开展了持续性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考古发现。

  据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三营介绍,在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中发现了唐宋时期的汴河南北两侧堤岸、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汴河河道以及明代州桥等重要遗迹。

  其中,宋代堤岸石壁上雕镌有海马、瑞兽、鹤禽、祥云浮雕纹饰,纹饰通高约3.3米,总长约30米,构成巨幅长卷。宋代河道堆积中发现疑似沉船的遗存,元代河道堆积中保留有狭河木桩。

  “根据考古发掘结果并参考文献资料推测:宋代州桥为柱梁平桥,桥下密排石柱,桥现已不存;现存州桥为明代早期修建,是在宋代州桥桥基基础上建造的单孔砖券石板(拱)桥。”王三营补充道,在明代州桥桥面与河道中还发现明代晚期金龙四大王庙遗存,推测与河神祭祀有关,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

  资料显示,开封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历史上曾6次被黄河水淹没毁城,州桥也于明末因黄河水患被淤埋于地下。而考古发掘,让州桥遗址重现,透过历史的雾霭,人们亦能遥想当年“州桥明月,汴水秋声”的美景。

  王三营表示,如今的开封城下,自下而上依次埋藏着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及清开封6座古城。州桥遗址的发掘,反映了不同时期“桥摞桥”“路摞路”形态,是开封形成立体叠压型城市“城摞城”奇观的真实再现。(完)

  <strong>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strong>

  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强有力的作风和纪律保障。

  1月13日,江西赣州主城区出现壮美的平流雾景观,整座城市被云雾所缭绕,从空中俯瞰,楼栋、道路、大桥、河流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城市水墨画卷。

  1月11日,银联“纳百福”系列数字藏品上线申领。截至1月12日下午,多款数字藏品显示已申领完毕。稍早前,支付宝启动“集福”活动,也引入数字藏品玩法。综合来看,过去一年,数字藏品领域正在吸引更多机构入场。

  2022年,我国共发生3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全国28个省份62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大江大河共发生10次编号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连续形成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北江出现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辽河发生1995年以来最大洪水;黄河、淮河、海河汛情总体平稳。华南前汛期先后经历了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珠江流域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7-8月辽河流域发生较为严重洪涝灾害。四川、青海等局地突发山洪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全年洪涝灾害共造成3385.3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71人,直接经济损失1289亿元。此外,全国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5659起,以中小型为主,主要集中在中南、华南、西南等地。

  将白首乌产业做大做深,也是果老首乌公司的愿景。该公司去年在种植基地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先进的烘干设备,不仅提升了白首乌加工能力,而且避免了采挖出来的白首乌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实现白首乌出土后就能立即送到车间加工。

郭华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