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球运河城市 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揭牌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7 03:55:53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徐婧) “龙腾河端,海韵千年”2024北京西城·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沙龙5日举办,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揭牌。该中心将承担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职能,发挥北京作为大运河终点城市的核心作用,对话全球运河城市,共谋共创大运河沿线文化繁荣与发展。

  什刹海作为北京老城区著名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毗邻中轴线,是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北端点,承载着丰富的运河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今年是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十周年。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和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嘉宾齐聚什刹海畔,共话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在致辞中表示,要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内涵挖掘,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要以运河为媒,深化发展伙伴同盟,促进经济、旅游、民生、生态等多领域的常态化合作;要推动大运河文化扬帆出海,发挥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讲好大运河故事,传播大运河声音,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时代的新风貌。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回顾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以大运河沿线地区案例生动阐释了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保起来,让大运河资源美起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聚焦大运河北端点“河之端”——什刹海的独特地理区位对于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肯定了西城区在大运河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从宏观角度论述运河对人类历史走向的重要影响,分享了作为“河之端”的西城区在推动运河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 用。

  “因河而美·运河联动圆桌交流”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与活化传承如何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做到有机融合”等议题展开讨论,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多元视角。

  活动还发布了《大运河文化系统性保护·什刹海宣言》,提出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从保护发展、协同联动、聚焦宣传、创新驱动、汇聚力量五个方面出发,共同守护运河文明。(完)

  <strong>春节假期结束各地迎返程客流高峰</strong>

  12时30分,大家决定各自回去商议后,第二天继续讨论。虽然会上有争吵,不过,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争分夺秒,早日实现电站机组的并网发电。

  2023年春节前,记者再次来到元古堆。看到曾玉成的家里新买了一辆汽油车、一辆电动车。堂屋里安上了天花板,院子里搭上了阳光棚。

  此外,小节的标题也和章回名一样选用著名的词作金句,古雅晓畅,颇具辨识度。比如“吴山”小节的题目是“庙前江水怒为涛”,选自潘阆的《忆余杭》,“西湖”小节则以俞国宝《风入松》的“画船载取春归去”为题,无不十分到位熨帖。这些著名的词作自然挟带了填词人的精神气韵,将情感抒发与城市精神空间予以巧妙的梳理加工,呈现文人与城市、山水同频共振的细微情感波澜。

  本报讯 记者蒲晓磊 近日,中国残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增收、社会保障2023年重点工作。

  春节期间,多地景区迎来了如织的游客,游客们在旅游中过大年。

吴辛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