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迹斑斑的美国,无权对香港新闻自由说三道四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24 11:56:16

  赵瑞琦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近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所谓“自由媒体联盟”名义发表声明,污蔑抹黑香港新闻自由,攻击香港特区政府正当执法。对此,香港特区政府、外交部驻港公署、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予以驳斥并正本清源。 香港是法治社会,香港特区新闻自由受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香港人权法案》保护。香港特区警方对当地部分违法传媒机构依法采取措施,是捍卫香港特区法治的正义之举,与所谓“新闻自由”无关。

  指责“全球南方”国家新闻不自由,是美国干扰他国内政、为本国互联网科技平台张目的一贯作法。针对中国香港的这次抹黑,不过是美国借所谓“自由主义”之名、行干预他国内政之实的两面派作法的最新例证,与其一贯的乱港、乱华图谋一脉相承。实践证明,在新闻自由问题上,美国自身劣迹斑斑,根本无法“自我称义”。

  2023年,美国至少12名记者被捕或面临指控:其中,3名记者在报道亲巴勒斯坦抗议示威活动时被捕,罪名分别是乱穿马路、扰乱治安和非法侵入罪;阿拉巴马州的2名记者,因“出版”而被指控犯有重罪;伊利诺伊州的一名记者因向市政府雇员询问“太多问题”而被传唤……这些记者因正常新闻报道而遭刑事定罪的事件表明,美国政府要么对新闻采访业务无知,要么利用起诉威吓新闻从业人员。记者作为公众的眼睛和耳朵,有权不受干扰地收集新闻信息。当记者受到阻碍时,公众的知情权和追究权也会受到伤害,这意味着所有人的自由都会减少。

  美国政府利用新闻媒体和科技平台对全球的监控,也无出其右。一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全球监控指数”的研究结果显示,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自由民主国家”是监控技术的主要使用者。

  从“棱镜”计划、“怒角”计划、“星风”计划,到“电幕行动”、“蜂巢”平台、“量子”攻击系统,再到2023年美国五角大楼泄露的机密文件显示:美国情报机构一直都在搞窃听,即便对“亲密盟友”也不放过,其监听对象包括摩萨德、韩国高官、联合国秘书长等。美国在全球无所顾忌地使用网络监控,并没有因斯诺登的曝光而有所收敛,其一直用技术工具和监控软件收集大量数据,并通过自动监视计算机筛选。

  即使在民用的网络空间,美国政府的渗透也无孔不入。作为全球信息的技术入口和新闻平台,美国科技公司在言论表达、舆论塑造上的操控态势,使其在美国国内与全球都有议程设置能力。这些科技公司本应是全球公器。然而,通过有意或被迫与美国政府合作,它们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成了美国政府力量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这种权力和资本的合谋与操控下,网络平台没有让美国异质型社会的众声喧哗和舆论纷纷求同存异,反而成为不同党派间争夺民意、诋毁对手的趁手工具。

  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在侵犯新闻自由问题上没有本质区别。奥巴马政府利用1917 年《间谍法》起诉的吹哨人数量,超过历届政府的总和;特朗普执政期间,持续贬低记者,反复宣称媒体是“人民的敌人”。正如汪文斌所说,所谓“新闻自由”不过是有关国家攻击抹黑别国的工具,一旦涉及其自身利益,这些国家根本不在乎什么新闻自由。他们打着“新闻自由”旗号,对香港事务说三道四,无非是对香港蒸蒸日上的大势心有不甘,试图延续自己以往在香港的特权和影响,但这些都是徒劳的。

  美国自身在新闻自由问题上劣迹斑斑,根本没有资格对香港特区的新闻自由说三道四。这些不友好的指责,只会造成互不信任、乖戾的国际政治氛围。“敦促有关国家正视香港已回归中国的事实,摒弃殖民心态。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插手香港事务的图谋,注定将以失败告终。”(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及时足额发放低保、救助、失业补助等资金;多次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3亿人次;强化对因疫因灾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是顾党恩对另一种外来物种——齐氏罗非鱼的评价。这种鱼吃水草能力极强,在实验环境条件下几条鱼一两周就可以吃光一水池的水草。广州四大生态调蓄湖之一的东山湖,因用于净化水质的水草往往被齐氏罗非鱼破坏殆尽,导致东山湖水质净化工作陷入停滞状态,水质一度沦为劣V类。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当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是2022年稳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当年,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1%,高于最终消费支出(32.8%)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1%)。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最新发表一篇物理学研究论文称,朝向天空的强力激光能制造出一种虚拟避雷针,转移电击路径。这项发现可能为重要基础设施如发电站、机场、发射台等寻求更好避雷方法开拓了道路。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中国经济年报。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

  <strong>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strong>

刘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