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束光”的交汇(区域协调发展微观察)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11 04:02:20

  相距近500公里的“两束光”,在微米尺度上“交汇”,帮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李良彬所带领的团队,“看清”了薄膜生产加工过程中复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也促进了更多科技成果转 化。

  这“两束光”,一束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内的“合肥光源”,一束来自上海张江的“上海光源”。

  同步辐射光源又被称为“超级显微镜”。“合肥光源”是我国建设的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则是第三代。

  “两束光”的交汇,源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携手推进开放共建、强化合作共享、进行协同创新。

  利用“合肥光源”进行日常研究,不定期到“上海光源”开展实验,李良彬团队已经习以为常。

  发展离不开协同,科研同样需要协同。登录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提交项目申请,通过评审后即可获批相应的在“上海光源”开展实验的时间,在团队成员、博士生朱健和看来,“到‘上海光源’做研究,和在中国科大一样方便”。

  此前,为了研制出液晶显示屏中广泛应用的新型显示光学膜,李良彬团队联合相关企业全力攻关。“研究从溶液干燥过程到加工成偏光片背后的基础问题,大量的工作在‘上海光源’完成。”李良彬说。

  不到3年,原料、配方、工艺等瓶颈被逐一突破,新型显示应用的关键产品PVA光学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家年产700万平方米PVA光学膜生产线也顺利投产。

  “两束光”的交汇,照见了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加速打造。

  联合更加紧密。2023年6月,“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协议和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提出进一步提升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水平,构建区域协作创新体系。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开放共享,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发展,将更加深入广阔。

  能量持续升级。如今,“合肥光源”与“上海光源”正联合共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合肥先进光源”。“相比第三代,‘合肥先进光源’的亮度将至少提高两到三个量级,会让我们‘看’得更清晰。”李良彬说。

  更多“光束”的汇聚,让长三角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道路更明亮。

  “血氧仪可以批量采购了。”这是一位可孚医疗销售人员1月9日发的朋友圈,去年12月13日,该工作人员表示,防疫物资暂不能批量购买。1月13日,这位销售人员再次发文提醒:“年前还需要采购的朋友抓紧时间,现在采购,年前一般都可以到货。”

  在医院里,刘玉洁也提前感受到未来从医需要面对的生死瞬间。

自去年12月初以来

  亚太是和平发展的高地,不是地缘政治的角斗场。亚太国家支持公道、反对霸道,期盼合作、反对对抗,追求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挑动阵营对抗的“小圈子”。我们敦促美日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停止制造“假想敌”,停止将“新冷战”思维引入亚太地区,不要做搅乱亚太稳定的逆流祸水。

  一连几个小时站室外,希里的手脚都麻了,“手没有知觉了,甚至都握不住采样棉签。”回到家后,希里发现手背起了皮,有些地方开始皲裂,“开始的时候没有太在意”。一连几天,希里都觉得手背生疼,等她再次查看后,才发现是起了冻疮。希里没有告诉家人,涂了药膏就睡下了,她笑道,“一忙起来也就顾不上疼了。”

  展览还通过大幅墙面投影的形式展示巨大尺幅的舆图、金榜,营造震撼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庄重沉稳、富丽恢弘的大国风范与皇家气象。

黄明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