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观澜:香港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三重意义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23 18:48:12

  中新社香港6月23日电 题:香港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三重意义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近期发布的《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简称“年报”),香港排名从全球第七升至第五。这一积极信号为香港阔步迈向由治及兴再度写下生动注脚。

  其一,香港国际竞争力提升,充分反映了特区政府积极作为,施政能力和成效得到认可。过去一年,在中央支持下,特区政府秉持“拼经济谋发展 惠民生添幸福”的理念,将“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推出了“抢人才”“抢企业”、办盛事促旅游等多项政策。去年香港经济实现3.3%的正增长,今年首季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预计全年有约2.5%至3.5%的经济增长。有理由相信,特区政府将继续团结带领香港社会各界实现更好发展。

  其二,香港国际竞争力提升,有力说明了维护国家安全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行不悖,相互促进。过去一年,香港筑牢维护国家安全屏障,夯实发展安全根基,营商环境更安全、更自由、更开放、更可预期。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通过后的第一天,就迎来25家重点企业落户;今年首季度,有150家企业落户香港。这些企业“英雄所见略同”,竞相 “用脚投票”,是香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鲜活例证。

  其三,香港国际竞争力提升,再次证明了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优势。过去一年,一些抹黑声音将“背靠祖国”与“联通世界”对立,认为香港“一国两制”的前景将因香港与中国内地联系愈发紧密而失色。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实际上是缺乏历史常识的体现,香港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撑,国家兴盛是香港兴旺最大的依靠,也是香港在全球竞争中最大的底气。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担当好“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角色,香港由治及兴前景光明、势不可挡。

  近年来,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政府部门多次提到,应急管理学科要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张勇曾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多次救援行动,他向《中国新闻周刊》描述,每一次救援都混合复杂的因素,一场地震可能会引发堰塞湖,涉及工程、地质、水文等多因素。这要求应急管理人才要了解现场,同时具备指挥、管理、风险评估等综合能力。2018年前,他们遇到的地方应急管理者多来自不同部委下属的某个专业的人才,对其他领域不了解。张勇期待,未来应急管理大学和其他高校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他们可以对具体领域不精,但不能不懂” 。

  2008年5月11日,为了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中国商飞成立。吴光辉被任命为C919总设计师,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更是层出不穷。

  梁建章:对,以色列的创新力非常旺盛。全世界的犹太人,差不多1/3在以色列,1/3在美国,还有1/3在世界其他地方。但美国犹太人的创新成果远远多于在以色列的犹太人。

  “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技术的先进性,那么研发费用肯定要水涨船高,研制周期也要变长,最后可能并不划算。如何在这几个方面进行平衡,形成一个‘恰到好处’的组合,对主制造商来说是最困难的,也是最大的考验。”吴光辉说。

  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近10年来的最高峰出现在2017年,即“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二年,当年户籍人口出生数为17.1万人,2018年为14.1万人,2019年为13.3万人,2020年为10万人,2021年则降到了9万人。

  目前,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正在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卡斯特罗一行9日上午抵达上海进行访问,10日晚抵达北京,她将同习近平主席举行历史性会晤,共同规划和引领中洪关系未来发展。

黄俊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