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网易网
2024-06-13 21:37:35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 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提及伊比利亚火腿对于欧洲的价值意义时指出:“伊比利亚火腿作为欧洲文化的美食符号,跨越了地理界限,为其它欧洲传统食品走向世界树立基准,更激发全球消费者的兴趣,将欧洲文化的价值传递给他们。”

  “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剩下一个,不管多荒谬,它都是真相。”《立功》在剧情展现方面采用了连锁诡计性叙事结构,一集三案铺陈重重悬念,埋线细节贯穿推理破案,案件谜题剥开一层又一层的“套娃式”悬疑新颖有看点。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珠海2月10日电 (邓媛雯 龚轩)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10日顺利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是珠海市目前唯一的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后将正式进入封关运作阶段,为珠海市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华宝证券在上交所ETF期权经纪交易市占率中,分别位列证券公司第8名、第4名和第2名。

  同时,湖北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擦亮“山水文化”名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旅建设格局。

  外摆商业既是城市户外商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映照城市商业繁荣的一扇窗口。最近,北京市将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商务楼宇间的露天咖啡、屋顶花园的西餐厅,情景街区的互动场景,构成城市商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助力商圈增颜值、聚人气,为推动消费复苏注入新动能。

余欣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